煤炭产业没落受伤的只煤炭企业职工么?不,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公务员荣列全国百强县的陕西府谷就是例子!陕西府谷地处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位于举世瞩目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府谷因煤而盛,由此也诞生了陕西首富高乃则等一大批富豪。2008年,高乃则位列胡润慈善榜91位,是唯一上榜的陕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全国百强县”救煤企被坑:借给“陕西首富”6亿财政资金收不回 只得挪用专款发工资……

2016-08-22 08:26 来源:华夏能源网 作者: 王东

煤炭产业没落“受伤”的只煤炭企业职工么?不,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公务员……荣列“全国百强县”的陕西府谷就是例子!

陕西府谷地处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位于举世瞩目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府谷因煤而盛,由此也诞生了“陕西首富”高乃则等一大批富豪。2008年,高乃则位列胡润慈善榜91位,是唯一上榜的陕西富豪。

煤炭产业没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的首富高乃则也陷入困境!怎么办?陕西府谷县政府给出的回答是:不惜重金,全力支持解困。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政府“借出”的巨额资金,不仅未救活企业,反而因无法收回而令地方财政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未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未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决策的情况下,府谷时任县长召开一个政府办公会议,向中国神华等国企借款6亿再转借给高乃则。如今,高乃则的资产因涉诉处于被查封、冻结或被执行之中,6亿借款根本无力归还。

目前,府谷县债务余额高达81.9亿元,记者获得的另一份府谷官方文件显示,府谷县无法收回的财政资金高达9亿元。当地财政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公职人员工资,为了发工资,县里只得挪用专款,包括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一场政府办公会搞定6亿元借款

府谷县财政借款一事,最早在今年7月初就被曝出。当时,一份网络流传出府谷县政府借款给陕西前首富高乃则名下公司6亿多元的合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者获得的这组合同文件显示,该借款发生在2014年7月,彼时正值煤炭价格陷入最低潮。借款合同签订时间为2014年7月23日,签约双方为府谷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茂煤业)。

合同显示,府谷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府谷国资运营公司)向高乃则为法人代表的兴茂煤业提供总额为6亿元的借款。工商资料呈现,府谷县政府是府谷国资运营公司的唯一股东。

▲借款合同(部分)

合同约定,上述借款用于前者“流动资金周转”,借款期限从2014年7月23日至2015年1月22日,共计6个月。相关保证担保合同显示,高乃则以其煤矿股权、土地提供担保。

据了解,在签订上述借款合同前,府谷时任县长辛耀峰专门召集政府办、财政局、能源办、审计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上述借款事宜。

记者获得的两份专题会议纪要称,鉴于当前陕西兴茂煤业资金周转困难,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公司正常运转,县政府决定收购府谷县中联矿业有限公司(高乃则担任董事长)部分股权,因财政资金短缺,拟由府谷国资运营公司向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借款5亿元、向神木煤业石窑店矿业有限公司借款1亿元。

记者还注意到,在借款合同中,有“根据县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借款6亿元,用于资金周转”字样。

“也就是说,政府为了帮助高乃则的公司,由国资运营公司出面借款,再将资金转借给高。”府谷县一位官员表示。在民企融资困难的背景下,这一案例相当罕见。

▲2012年8月16日,府谷县长辛耀峰(中)检查创国卫工作

府谷县一位公务员表示,上述借款行为在府谷引发广泛质疑。府谷国资运营公司为政府经营平台,其资金形同于财政资金。“也就是说,民营老板获得了6亿元财政资金。”他说。

对于府谷县政府以“特殊方式”扶持高乃则的做法,前述府谷公务员表示,解决民企龙头的困难,有利于人员就业,也有利于地方税收,进而有利于政府官员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拿巨额财政资金借给民企,其必要性及程序合理性则值得质疑。“没有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未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决策,单凭县长一个政府工作会议,就能决定?”他说。

“高刀子”为何能从政府借到巨款?

从政府借得数亿元,非同小可。有网友称,政府的钱咋那么好借,能借给我点吗?虽说戏谑之词,却让人共鸣,无论国企的钱还是政府的钱,真不是想借就借,更遑论一借就是数亿元。

但高乃则如何可以办到,他是何许人也?脸面居然如此之大?

在陕西当地,高乃则可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曾有“陕西首富”之称。

他出身贫苦家庭,早早就辍学,以前是卖豆腐的,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经常把“乃”字写成“刀”,人送外号“高刀子”。后来,因为搞煤炭发家暴富,后涉足矿业、地产、供水、电力等行业,聚集了大量财富,其控制的陕西兴茂煤业为当地民企龙头。

2008年,高乃则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胡润慈善榜第91位,同时也是唯一上榜的陕西富豪。搜罗其行善事迹,确有报道谈及他乐善好施的一面,在助学、助医、救济贫困、安排社会就业等方面均有手笔。

▲2010年,高乃则(右)获第三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颁奖

也许正因如此,府谷县相关部门和政府领导人才敢于、也乐于将钱借给高乃则。问题是,国企的钱不是私企的钱,政府的钱也不是私人的钱,不可想借给谁就借给谁。其实,近年来关于高乃则破产的传言一直不散。高乃则的兴衰史,折射出煤炭经济的浮沉。

但无论如何,此事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绝非高乃则一人之过。一个细节是,据记者了解,在相关借款合同签订之前,高乃则旗下多个公司股权均已被质押。相关部门也太胆大太“粗心”了,个中细节耐人寻味!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2009年,府谷县出台的《府谷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办法》称,对外出借资金注意防范风险,落实担保、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措施,对不良债务及时预警。回过头看,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无论国企的钱还是政府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谁也无权擅自支配,更不能随意借给一个私人老板。当企业已被质押,无力偿还或不愿意还款,政府又该怎么办?除了高乃则,谁还该承担责任?

记者19日多次致电高乃则,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也未能联系到参加当天专题会议的府谷县政府办主任韩虎忠置评。

财政陷入困境,政府挪用专款发工资

记者获取的合同显示,高乃则的借款期限为6个月,双方还约定,借款利率以府谷国有资产公司获得该笔6亿元资金的成本利率计算。但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该笔借款并未归还。

根据当时合同中的担保条款,逾期未还,府谷国资运营公司有权处置为借款提供担保的高乃则控制下的矿业公司股权及土地。然而事情却没有如此简单。记者查询获知,高乃则旗下多家公司因涉诉处于被查封、冻结或被执行之中。

2016年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府谷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高乃则应向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偿还借款本金16472.1万元及利息,高乃则相关财产已被查封。

2015年上半年,陕西榆林中院下发多份裁定,冻结兴茂煤业持有的矿业公司股权、化工公司股权、府谷县中联矿业有限公司银行账号等……

很显然,这6亿元“如数奉还”的可能性很小了。

而实际上,高乃则借款一事,并非个案,这掀开了当地政府参与民间融资、借贷的冰山一角。根据府谷县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透露,府谷财政2014年出借给煤矿企业的借款高达20亿元,其中一家企业借款12亿元,一家企业借款6亿元,大部分到现在都没有偿还。

数额庞大的难以如期归还的借款,让府谷县财政陷入了严重危机。记者在2016年6月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一份讲话稿中得到的“实情”透露:全县债务余额81.9亿元,而这一数额还不包括财政运营公司担保的债务和国有企业贷款。

因财政收支严重脱节,府谷县已经呈现出“无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风险。1至5月,该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3.47亿元,每月只有不到7000万元进账。而根据测算,该县财政开支的人员工资13.84亿元,每月需1.15亿元。

▲府谷夜景(府谷县艺术摄影协会作品)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收入,都无法保证人员工资,那民生工程怎么办?政府性投资项目怎么办?”一位政府官员说。据上述讲话稿透露,为了发工资,该县只得挪用专款,“仅欠拨民政局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7433万元”。另外,还挪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2亿元。

高达数亿元的借款追索不回来,势必造成国资巨大流失,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府谷借款事件的走向如何,尚需权威部门发声,但基点只有一个:不能让国资白白流失,不能让责任人逍遥法外,更不能让类似悲剧重演。

在报道发出前,记者深入府谷,探寻实情,原本的“西部十强县”在资源枯竭和煤业下行的趋势中已经枯萎:税收急剧减少,众多企业面临破产,外来人口大批离去,房地产一片萧疏,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的好日子,已远去……

原标题:“全国百强县”救煤企被坑:借给“陕西首富”6亿财政资金收不回,只得挪用专款发工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