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为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安全监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

首页 > 储能 > 电动汽车 > 政策 > 正文

工信部就《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全文)

2016-05-26 14:55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安全监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附后)。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5月26日-2016年6月3日。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以书面(个人需署实名,单位需加盖公章,并留联系方式)形式进行反馈。

联系方式:

传真:010-66013708,邮箱:qiche@miit.gov.cn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2016年5月25日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remot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Part1:General principle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总体结构及各部分关系 2

4.1 系统总体结构 2

4.2 各部分关系说明 2

5 系统各部分主要功能 3

5.1 车载终端 3

5.2 企业平台 3

5.3 公共平台 3

5.4 平台交换通信协议 3

前  言

GB/T XXXXX《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00001——第1部分:总则;

00002——第2部分:车载终端;

00003——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本部分为GB/T XXXXX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对公共平台、企业平台和车载终端的关系进行了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适用车型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

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识别代码(VIN)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8487.3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2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公共平台 public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国家、地方政府或其指定机构建立的、对管辖范围内电动汽车进行数据采集和统一管理的公共平台,简称为公共平台。

1.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企业平台 enterpris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对服务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服务与管理的平台,简称为企业平台。

2.1车载终端 vehicle mounted terminal

安装在电动车辆上,采集整车及系统部件的关键状态参数并发送到企业平台的装置。

2.2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及数据格式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and data format of exchange platform

用于描述企业平台与公共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协议,并对传输的数据格式进行了详细的定义。简称平台交换通信协议。

2.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 remot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对电动汽车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并为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3系统总体结构及各部分关系

3.1系统总体结构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总体结构图见图1。

图1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3.2各部分关系说明

3.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由公共平台(包括国家监管平台和地方监管平台)、企业平台和车载终端组成。

3.4车载终端连接到企业平台,可以采用企业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企业平台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公共平台需要的参数。终端数据发送频率应不低于公共平台要求的数据采集频率。

3.5企业平台按照平台交换协议,将车载终端采集的数据及相关统计信息传输给公共平台。

3.6公共平台对企业平台提供的车辆信息进行管理,提供监管服务,并向车辆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4系统各部分主要功能

4.1车载终端

从车辆总线上采集整车及各个部件的数据,参数范围至少要包含GB/T XXXXX.3的要求,然后将数据发送到企业平台。

4.2企业平台

4.3企业平台应与车载终端进行通信。

4.4企业平台应具备车辆故障监控和安全预警的功能。根据可能对车辆造成的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对故障和报警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的级别应设置相应的处置措施。

4.5企业平台应定期将故障和报警的处置措施、处置进度和结果上报至公共平台。

4.6公共平台

4.7公共平台应提供整车企业专属的用户操作入口,用于企业录入车辆静态信息并进行审核。

4.8公共平台从企业平台获取车辆行驶、充电等运行数据,进行监管和相关数据分析。

4.9公共平台与企业平台的数据传输应加密处理。

4.10公共平台应具备故障和预警的处置措施、处置进度和结果的统计、分析功能。

4.11公共平台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换。

4.12平台交换通信协议

平台间应按照GB/T XXXXX.3的要求,进行数据交互。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车载终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remot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Part2:Vehicle terminal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安全策略 1

5 功能要求 2

5.1时间和日期 2

5.2车辆信息数据的采集功能 2

5.3车辆信息数据的存储功能 2

5.4车辆信息数据的传输功能 2

5.5定位功能 2

5.6管理功能 3

5.7 异常情况下独立运行功能 3

5.8远程控制功能 3

6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

6.1电气适应性能 3

6.1.1工作电压范围 3

6.2机械适应性能 3

6.3外壳防护性能 4

6.4气候适应性能 4

6.5电磁兼容性 4

7 可靠性要求 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6

前  言

GB/T XXXXX《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00001——第1部分:总则;

00002——第2部分:车载终端;

00003——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本部分为GB/T XXXXX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车载终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车载终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安装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用于采集、存储和传输车辆相关信息的设备装置,其它类似设备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046.1-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28046.2-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 28046.3-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 28046.4-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4部分:气候负荷

ISO 20653-2013 道路车辆 防护等级(IP代码) 电气电子设备对外来物、水和触及的防护

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201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传导

GB/T 17619-1998 机动车垫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T 18655-2010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 XXXXX.1确立的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安全策略

车载终端应提供技术可行的安全策略,保证产品各种性能和功能处于安全范围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车载终端存储、传输的数据应是加密的;

——车载终端存储、传输的数据应是完整的;

——车载终端的应用程序需要确认实体的身份;

——车载终端不应否认其存储、传输数据的自己的行为。

5功能要求

5.1时间和日期

车载终端应能提供时间和日期。车载终端应能以时、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记录时间;应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记录日期。

与标准时间相比时间误差24小时内±5s。

5.2车辆信息数据的采集功能

车载终端应能按照要求采集车辆数据,车载终端采集的数据应包括GB/T XXXXX.3中公共平台需要的相关数据,车载终端数据采集频次不应低于1秒/次。

5.3车辆信息数据的存储功能

5.3.1 车载终端应按照不低于公共平台需要的最低上传频次的时间间隔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保存在内部存储介质中。

5.3.2 车载终端内部存储介质容量应满足至少7天的内部数据存储。当车载终端内部存储介质存储满时,应具备内部存储数据的自动覆盖功能。

5.3.3 车载终端内部存储的数据应具有可查阅性。

5.3.4 当车载终端断电停止工作时,应能完整保存断电前保存在内部介质中的数据不丢失。

5.4车辆信息数据的传输功能

车载终端连接到企业平台可以采用企业自定义的通信协议。

车载终端上传到企业平台的数据传输时间间隔及数据种类应符合GB/T XXXXX.3的要求。

5.5定位功能

车载终端应能提供GB/T XXXXX.3中规定的定位信息。精度要求应满足:

a) 水平定位精度不应大于15m;

b) 最小位置更新率为1Hz。

c) 定位时间:

1) 冷启动:从系统加电运行到实现捕获时间不应超过120s;

2) 热启动:实现捕获时间应小于10s。

5.6管理功能

车载终端应具有支持远程方式在规定的服务器上注册、激活功能。

5.7 异常情况下独立运行功能

车载终端应在车辆发生异常情况下并导致车载终端与车辆主电源断开后可以独立运行,独立运行时长至少可以支撑车辆最后10分钟的数据上传至企业平台。

5.8远程控制功能

车载终端宜有自检、远程查询、远程参数设置和远程升级等功能。

1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6.1电气适应性能

6.1.1工作电压范围

车载终端工作电压范围应满足下表1要求。

6.1.2过电压性能

车载终端过电压性能应符合GB/T 28046.2-2011中4.3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1.3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性能

车载终端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性能应符合GB/T 28046.2-2011中4.5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1.4反向电压性能

车载终端反向电压性能应符合GB/T 28046.2-2011中4.7的第2种情况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2机械适应性能

6.2.1耐机械振动性能

车载终端的耐机械振动性能应符合GB/T 28046.3-2011中4.1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2.2耐机械冲击性能

车载终端耐机械冲击性能根据车载终端安装位置应符合GB/T 28046.3-2011中4.2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3外壳防护性能

车载终端外壳防护等级根据GB/T 28046.4-2011附录A表A.1进行选择。

车载终端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照ISO 20653:20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所有功能处于GB/T 28046.1-2011定义的A级。

6.4气候适应性能

气候环境范围,车载终端气候环境范围应满足

——工作温度:-30℃~+70℃;

——贮存温度:-40℃~+85℃。

6.4.1低温性能

车载终端低温贮存和运行性能应符合GB/T 28046.4-2011中5.1.1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4.2高温性能

车载终端高温贮存和运行性能应符合GB/T 28046.4-2011中5.1.2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4.3温度梯度性能

车载终端温度梯度性能应符合GB/T 28046.4-2011中5.2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4.4湿热循环性能

车载终端湿热循环性能应符合GB/T 28046.4-2011中5.6试验1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6.5电磁兼容性

6.5.1瞬态传导抗扰度

12V系统的车载终端的传导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21437.2-2008表A.1中Ⅲ级和GB/T 21437.3-2012表B.1中Ⅲ级的要求。试验时车载终端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按 GB/T 21437.2-2008 中第4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脉冲选择1,2a,3a,3b,试验脉冲1,2a 各进行5000 个脉冲,试验脉冲3a,3b试验时间各为1h。

24V系统的车载终端的传导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21437.2-2008表A.2中Ⅲ级和GB/T 21437.3-2012表B.2中Ⅲ级的要求。试验时车载终端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按 GB/T 21437.2-2008 中第4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脉冲选择1,2a,3a,3b,试验脉冲1,2a 各进行5000 个脉冲,试验脉冲3a,3b试验时间各为1h。

6.5.2辐射抗扰度

车载终端的辐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17619-1998表1中的大电流注入法和自由场法的要求。大电流注入法按照GB/T 17619-1998中9.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自由场法按照GB/T 17619-1998中9.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中、试验后试样所有功能处于GB/T 28046.1-2011定义的A级。

6.5.3静电放电抗扰度

车载终端的静电放电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19951-2005表B.3中接触放电±6kV和空气放电±15kV的试验要求。试验方法按照GB/T 19951-2005中第7章的要求进行。受试车载终端不通电,放电点选择为在拿取安装时操作人员易触及的表面进行放电试验,试验速率为5s放电1次,每个放电点应对正极性或负极性各放电5次,试验后试样所有功能处于GB/T 28046.1-2011定义的A级。

6.5.4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性能

车载终端的无线电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限值应符合GB/T 18655-2010第4章中的要求。

试验时参照GB/T 18655-2010中第6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等级按照GB/T 18655-2010中第6章表5和表6的等级3进行。

1可靠性要求

车载终端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试验方法可以采用附录A中温度交变耐久试验试验方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A.1温度交变耐久寿命试验条件

本试验用于较快速地验证试验品的寿命是否满足要求。试验时的试验品工作模式除指定工作状态外均为通电待机状态。温度曲线见下图A.1所示。最高、最低试验温度为Tmax、Tmin。温度梯度为4℃/每分钟。试验品在达到最高、最低工作温度时需要保持的时间为试验品温度完全浸透之后再加10分钟。试验循环次数及时间按照下属A.2描述进行计算。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remot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Part3: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data format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前  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协议结构 2

5通信连接 3

5.1平台通信连接 3

5.2终端通信连接 4

6数据包结构和定义 4

6.1数据说明 4

6.2数据包结构 5

6.3命令单元 5

6.4时间 6

7数据单元格式和定义 6

7.1车辆登入 6

7.2实时信息上报 7

7.3车辆登出 13

7.4平台登入 14

7.5平台登出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部分字段定义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终端到平台的连接与数据规范 18

前  言

GB/T XXXXX《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00001——第1部分:总则;

00002——第2部分:车载终端;

00003——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本部分为GB/T XXXXX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协议结构、通信连接、数据包结构与定义、数据单元格式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平台间的通信,车载终端至平台的传输可参照执行。

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35 道路识别代号(VIN)

GB 18030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1988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JT/T 808-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GB/T XXX.1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 XXX.2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

2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GB/T XXXXX.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客户端平台client platform

平台间进行数据交互时,作为车辆数据发送方的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

2.2服务端平台 server platform

平台间进行数据交互时,作为车辆数据接收方的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

2.3注册 register

客户端平台向服务端平台提供平台和车辆静态信息,用于平台和车辆身份验证的过程。

2.4上行方向 upstream direction

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向。

2.5下行方向 downstream direction

从服务端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向。

2.6车辆登入 vehicle login

客户端向服务端上报车辆状态信息前应进行车辆的登入认证。

2.7车辆登出 vehicle logout

客户端向服务端确认车辆数据正常停止传输并从平台登出。

2.8平台登入 platform login

客户端平台在向服务端平台上报车辆状态信息前应进行安全认证。

2.9平台登出platform logout

客户端平台因故停止数据传输并从服务端平台登出。

2.10加密 encryption

数据传输进行编密码的过程。

2.11解密deciphering

平台收到数据后进行解密码的过程。

2.12拼装assembly

将实时信息部分的各信息体进行自由组合的过程。

3协议结构

以TCP/IP网络控制协议作为底层通信承载协议,如图1所示。

4.1平台通信连接

5连接建立通信连接

5.1.1

客户端平台向服务端平台发起通信连接请求,当通信链路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平台应自动向服务端平台发送登入信息进行身份识别,服务端平台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校验正确时,服务端平台应返回成功应答;校验错误时,服务端平台应忽略所接收数据。登入流程如图2所示。

客户端平台应在接收到服务端平台的应答指令后完成本次登入传输;客户端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重新进行登入;若连续重复3次登入无应答,因间隔一定时间后,继续重新链接,并把链接成功前存储在存储介质里的数据重新上报,登入间隔时间可以设置。

5.1.2信息传输

5.1.2.1客户端平台登入成功后,应向服务端平台上报电动汽车的实时信息,实时信息上报流程如图3所示。

5.1.2.2当客户端平台向服务端平台上报信息时,服务端平台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当校验正确时,服务端平台做正确应答;当校验错误时,服务端平台做错误应答。

5.1.2.3客户端平台向服务端平台上报信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动力蓄电池电气数据、动力蓄电池包温度数据、汽车电机部分数据、整车数据、燃料电池部分数据、汽车发动机部分数据、车辆位置数据、极值数据和报警数据进行拼装后上报。平台交换数据和用户自定义数据存在时,还应完成平台交换数据和用户自定义数据的上报。

5.1.2.4客户端平台向服务端平台上报信息的时间周期应可调整。车辆信息上报的时间周期最大应不超过30s;当车辆出现表21的3级报警时,应上报故障发生时间点前后30s的整体信息且信息采样周期应不大于1s,上报周期不应大于1s,其中故障发生前数据应以补发的形式进行传输。。

5.1.2.5当终端发送数据为加密状态时,客户端平台应先进行数据解密,并重新加密后发送至服务端平台,如平台间传输无加密需求则无需重新加密。

5.1.2.6 平台间传输的车辆数据数据包格式与定义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节(数据包结构和定义)的要求。

1.1统计信息上报

客户端平台统计信息应按一定周期上报到服务端平台;统计信息应以FTP或HTTP方式传输到服务端平台。

1.2连接断开

服务端平台应根据以下情况断开与客户端平台的会话连接:

——TCP连接中断;

客户端平台应根据以下情况断开与服务端平台的会话连接:

——TCP连接中断;

——TCP连接正常,达到重新发送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

1.1补发机制

当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客户端平台应将实时上报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在数据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在发送实时上报数据的同时补发存储的上报数据。补发的上报数据应为当日通信链路异常期间存储的数据,数据格式与实时上报数据相同,并标识为补发信息上报(0x04),见表3。

1.2终端通信连接

1.3终端通信连接宜采用附录B.1的方式进行。

1.4车辆数据包格式与定义宜按照本协议附录B.3的格式进行传输。

2数据包结构和定义

2.1数据说明

2.2数据类型

协议中传输的数据类型见表1所示。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部分字段定义

A.1动力蓄电池编码定义

动力蓄电池包编码定义见表A.1所示。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车载终端到平台的连接与数据规范

A.1连接建立

车载终端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发起通信连接请求,当通信链路连接建立后,车载终端应自动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发送登入信息进行身份识别,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校验正确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返回成功应答;校验错误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忽略所接收数据。登入流程如图4所示。

图1 车辆登入流程示意图

车载终端应在接收到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的应答指令后完成本次登入传输;车载终端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重新进行登入;若连续重复3次登入无应答,因间隔一定时间后,继续重新链接,并把链接成功前存储在存储介质里的数据重新发上报,登入间隔时间可以设置。

A.2信息传输

A.3实时信息上报

车载终端登入成功后,应按一定时间周期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上报电动汽车运行、充电、事故报警或断电后3分钟内的实时信息,实时信息上报流程如图5所示。

图2 实时信息上报流程示意图

当车载终端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上报信息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当校验正确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不做应答;当校验错误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忽略所接收数据。

车载终端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上报信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完成动力蓄电池电气数据、动力蓄电池包温度数据、汽车电机部分数据、整车数据、燃料电池部分数据、汽车发动机部分数据、卫星定位系统数据、极值数据和报警数据进行拼装后上报。平台交换数据和用户自定义数据存在时,还应完成平台交换数据和用户自定义数据的上报。

车载终端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上报信息的时间周期应可调整。车辆正常行驶时,上报信息的时间周期最大不应超过30s;当车辆出现报警时,应整体信息上报且时间周期不应大于1s。

A.1参数查询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向车载终端发送查询命令,获取参数信息,参数查询流程如图6所示。

图1 参数查询流程示意图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能向车载终端发送查询命令,车载终端应对接收到的命令进行校验。当校验正确时,车载终端应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返回查询参数;当校验错误时,车载终端忽略所接收的命令。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在接收到车载终端的查询参数后,完成本次查询;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查询参数,应重新发送查询命令;重复3次发送参数查询命令无应答,应终止此次查询。

A.2参数设置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能向车载终端发送设置命令,修改车载终端参数信息,参数设置流程如图7所示。

图2 参数设置流程示意图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在向车载终端发送设置命令时,车载终端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当校验正确时,车载终端应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返回成功应答并完成信息修改;当校验错误时,车载终端应忽略所接收命令。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在接收到车载终端的应答后完成本次设置传输;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重新发送设置命令;重复3次发送设置命令无应答,应终止此次设置。

车载终端应在成功应答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IP地址和端口设置命令后,向目标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发送登入信息;当向目标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登入不成功时,车载终端应恢复原有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设置,并向原有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返回修改错误应答。

A.3车载终端控制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能向车载终端发送控制命令,对车载终端进行控制。车载终端控制流程如图8所示。

图8车载终端控制流程示意图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向车载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时,车载终端应对接收到的命令进行校验。当校验正确时,车载终端应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返回成功应答并执行控制命令;当校验错误时,车载终端应忽略所接收命令。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在接收到车载终端的应答指令后完成本次控制传输;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重新发送控制命令;重复3次发送控制命令无应答,应终止此次控制命令的发送。

车载终端主要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发动机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

A.1终端校时

当GPS校时出现问题时,车载终端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发起校时请求;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校验正确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返回成功应答;校验错误时,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返回修改错应答。登入流程如图9所示。

图1 终端校时流程示意图

车载终端应在接收到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的应答指令后完成本次校时传输;车载终端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应答指令,应重新进行校时;若校时应答为修改错时,应间隔一定时间后,继续重新校时,直至校时成功或GPS校时恢复正常。

A.1连接维持

信息传输过程中,车载终端应向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发送周期性心跳信息,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对车载终端反馈成功应答。心跳发送周期可调整。

A.2连接断开

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应根据以下情况断开与车载终端的会话连接:

——TCP连接中断;

——同一身份的车辆建立新连接,将原连接断开;

——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车载终端发来的心跳信息。

车载终端应根据以下情况断开与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的会话连接:

——TCP连接中断;

——TCP连接正常,达到重新发送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

A.1补发机制

当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车载终端应将实时上报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在数据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在发送实时上报数据的同时补发存储的上报数据。补发的上报数据应为当日通信链路异常期间存储的数据,数据格式与实时上报数据相同,并标识为补发信息上报(0x04),见29。

A.2数据包结构和定义

A.3数据说明

A.4数据类型

协议中传输的数据类型见表27所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