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豫西北孔山脚下,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济源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建设正快速推进。山上,济源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改造配电线路,现场负责人李国忠告诉笔者,“原本10天的工作任务,我们压缩至6天,通过保质量、提进度,确保园区投产用电。”
这是济源供电公司实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基层供电企业如何下好“质量与效益”这盘棋?该公司总经理徐建作了一个比喻,他说提质与增效是统一体,质是效的保证,效是质的体现。这就好比弹钢琴,只有统筹兼顾,双手并用,方能弹好质量效益的协奏曲。
深挖潜能,拓展市场渠道
“有你们的支持,园区电力施工进展十分顺畅。”4月27日,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热泵项目管理人员周经理,对前来开展电力技术帮扶的供电服务人员赵国强说道。
—3.92%,—4.76%。今年开春后,济源供电公司连续两个月售电量呈现负增长。
济源是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0%。受经济下行影响,用电需求下降,保增电量长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质量上下工夫,效能上做文章,把市场潜能转化为实际电量。”该公司以“挖潜能、拓市场、保增量”为思路,从提高办电质量和效率着手,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简化手续、并联程序,开辟“一站式”客户办电快速通道,先后完成业扩报装2978户,新增容量4.78万千伏安。
同时,扎实开展辖区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等电能替代潜力调查和项目推广,在客户涉电技术环节和实施层面做好技术帮扶。围绕全市蓝天工程攻坚项目,建立专项台帐,跟踪保障用电需求,目前已完成替代电量1.2亿千瓦时,也为电量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3至4月份,该公司售电量同比增长2.73%,实现了逆势上扬。
提升质量,促进供用双赢
“选择预购电后,我可根据实际灵活交费,再也不担心错过交费期了。”5月6日,该市居民晋小梅在交纳预购电费时说。目前该公司已完成17.42万户费控用户推广,实现了高压客户全覆盖,低压居民客户覆盖率61.5%,居全省前列。
提质增效,质是关键,效是落点,如何以质量提升促进效率效能,保证经营效益?基于这样的思考,该公司在宣传推广预购电消费模式、培育诚信客户群体的同时,拓展“十分钟缴费圈”和“村村通缴费点”建设成果,畅通网上营业厅、支付宝等交费渠道,形成“线上”“线下”便捷化网络;加强“掌上电力”宣传,完成近7万用户的推广应用;完善“网格化”布局,打造“一体化”快速抢修平台,全面提高客户用电可靠性,促进供用互利共赢。
“供电公司主动帮我们实施电力节能改造,每月节省电费开支6000多元,真的太感谢了。”济源市鹏飞铸造公司负责人杨保东说。针对辖区工业用户多的特点,济源供电公司建立“一对一”机制,主动深入企业解决涉电难题,在容量变更、计量计费、节能改造方面细化服务,帮助客户减耗能、降成本、增效益,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一户一策”制定电费回收策略,提升了服务品质,保证了经济效益。
激发活力,推动全员降损
5月12日,根据员工合理化建议,济源供电公司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把基层站所办公损耗纳入同业对标管理。
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才能奏出提质增效的最强音符。在严格执行“人耗”“物耗”管控制度的基础上,该公司从生产运维、营销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征集的387条建议梳理分析,评估论证,先后采纳116条,目前已实施52条,在提质增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构建“项目+团队+评价”模式,鼓励员工围绕生产难题、质量管理和节能降耗,积极开展班组QC和“五小”创新实践,先后涌现创新成果26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深化了成本管控,促进了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转化。
同时,围绕提质增效目标,深化线损精益管理,做到定人、定点、定责、定指标,综合线损率控制在3.6%;积极开展配电带电作业,减少电量损失210万千瓦时……
“提质量,增效益,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进取的旋律,没有休止的音符。”徐建表示,今后将完善管理、创新实践,努力实现发展质量和经营业绩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