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采用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模式已经达到上百年之久。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经济学家建议放松电力行业管制,引入市场机制,他们认为通过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发电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用户节电、提高用电效率。因此,电力市场化后不同的竞争模式应运而生

首页 > 配售电 > 国外经验 > 评论 > 正文

【科普】从售电等四环节开放程度划分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2016-04-25 11:05 来源:电力市场研究 

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采用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模式已经达到上百年之久。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经济学家建议放松电力行业管制,引入市场机制,他们认为通过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发电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用户节电、提高用电效率。因此,电力市场化后不同的竞争模式应运而生。

1996年,亨特(Hunt)与舍特尔沃斯(Shuttleworth)提出电力市场的模式按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的开放程度,可划分为:垄断模式、购买代理模式(单一购买者模式)、批发竞争模式和零售竞争模式,这也揭示了电力行业竞争模式的发展历程。

1垄断模式

垄断市场模式的市场结构如下图所示:图(a)所示的子模式,与发、输、配电一体化的公用事业相对应。图(b)所示的子模式,公用事业垄断了发电与输电,并向地区性的垄断配电公司销售电能。

2购买代理模式(purchasingagency)

购买代理模式的市场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a)显示了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之初的组织模式。一体化公用事业此时不再垄断系统中的全部发电容量,独立发电商(IPP)可以直接与电力网络连接,并向作为购买代理的公用事业出售电能。图(b)显示了这一模式可能的演化方向,即公用事业不再拥有任何发电公司,它需要向IPP购买所需的全部电能。

特点:1)购买代理组织对配电公司有销售垄断力,对独立发电商具有购买垄断力,它制订的价格必须受到严格监管;2)发电商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竞争。

3批发竞争模式(wholesalecompetition)

批发竞争模式的市场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批发竞争模式中,不存在负责电能供应的集中性机构。取而代之的作法是:配电企业直接向发电企业购买电能,以之满足客户的电力消费需求。该类电能交易一般发生在批发电力市场中,除配电公司外,规模极大的用户往往也会被允许直接在批发市场上购买电能。

特点:1)极大地促进了发电企业间的竞争,此时的电能批发价格是供应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2)小用户无法选择竞争性的供应商,所以电力零售价格仍然必须受到监督。

延伸阅读:

电改重头戏:输配电价二批试点启动电价市场化随之推进

【深挖】组图看懂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你要的都在这里!

【观察】售电提速12家电力交易中心纷纷问世

4零售竞争模式(retailcompetition)

零售竞争模式的市场结构如下图所示:

上图展示了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最终形式,即所有的电力用户均可选择自己的供应商。因为存在交易费用,只有极大规模的用户才会选择在批发市场上直接购电,大多数中小用户则会向零售商购电,再由零售商代表他们在批发市场上购电。

特点:1)电力市场此时仅有的垄断业务是输、配网络服务的提供与运营,投资成本回收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2)零售竞争的电价完全由市场竞争决定;3)实施需要相当多的计量、通信与数据处理设施。

5各国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所采用的市场竞争模式如下表:

备注:马来西亚都处在电力工业改革的转换期内;日本的情况较为特殊,部分地区为垄断模式,部分地区为零售竞争模式。

延伸阅读:

电改重头戏:输配电价二批试点启动电价市场化随之推进

【深挖】组图看懂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你要的都在这里!

【观察】售电提速12家电力交易中心纷纷问世

【售电细则将落地你准备好了?】售电一周要闻(0418-0422)

售电每日要闻-2016.04.22

原标题:科普园地|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