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云计算中心(一期)正式竣工投运,此时,距离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已有15个月。一年前,中国电科院各单位共有805台服务器,分布在18个自建机房,占地面积大,运维水平参差不齐。设备CPU平均利用率仅19.2%,内存平均利用率仅37.4%,存储利用率不足48%。而且,软件重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通信 > 评论 > 正文

云计算中心的奇特魅力

2016-02-25 08:20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李闯 孙志强

2015 年 12 月 30 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云计算中心(一期)正式竣工投运,此时,距离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已有 15 个月。

“一年前,中国电科院各单位共有 805 台服务器,分布在 18 个自建机房,占地面积大,运维水平参差不齐。设备CPU 平均利用率仅 19.2%,内存平均利用率仅 37.4%,存储利用率不足 48%。而且,软件重复采购现象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国电科院信息中心应用系统管理处处长申连腾说。如何优化全院的信息通信资源利用率,集中运维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成了中国电科院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一种“以服务的方式获取 IT 资源处理能力”的新技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一技术意味着 IT 资源已经被一种按需提供的服务方式所取代,这就是“云计算”。“它具有网络可达、资源池化、弹性灵活、按需自助、服务可量化等特征。人们将会像使用水、电、气一样方便地使用通信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申连腾解释道。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各实施单位对它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院里现有业务情况进行详细、系统的需求分析,并和国内外先进的云计算厂家、集成商、服务商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电科院将云计算中心设计成覆盖全院生产、开发、内外网环境的统一平台,将云服务设计为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D5000)相关服务、仿真服务、国家电网公司应用系统统一开发平台(SG-UAP)服务、数据库服务、中间件服务、大数据服务、测试服务、版本管理服务、桌面服务等 9 类平台服务模块。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运后的中国电科院云计算中心已小有规模。计算服务包括独立服务器、虚拟机、刀片机、小型机等多种类型服务,当前的计算能力更是达到 2014 年中国电科院各研究所计算能力总和的两倍以上,这让院内各单位在开展科研业务时无需再顾虑计算能力的不足。同时,云计算中心当前存储能力已接近 1P(1024T),可方便全院员工保存各类文件,还能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文档的实时备份,保证文档存放安全、可靠。

中国电科院技术战略中心大数据办副主任邓春宇对云计算中心高效的资源分配感触很深:“在我们有大规模数据存储需求时,或者有一些应用场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内存资源时,院云计算中心能快速分配资源,给我们临时调增相应的资源完成任务,这个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弹性的需求,弹性的分配,计算空闲时可以把这些资源释放回归到资源池。这对院里减少投入和优化整体资源配置而言,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此外,云计算中心的软件开发环境服务,提供了国内外主流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组成的各类软件开发环境,使全院软件开发人员在统一开发环境下工作,并使研发成果得到有效保存,研发人员也无需投入精力关注开发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云计算中心的大数据服务可建立数据资源池,提供部分用电、配电、营销、运检、天气预报等数据,有效实现内部数据的共享,逐步建立“共享科研”模式。

通过软件服务,云计算中心内部署了数值天气预报、MATLAB 等大型应用软件,供全院各所使用,不光实现了软件资源的共享,还节约了软件投资成本。后续,D5000、软件代码管理、系统仿真等软件也将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副所长刘纯说:“院里的云计算中心,给新能源所整个业务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革命性。今年我们利用云计算中心使电力气象业务也产生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按照传统业务方式,对硬件和网站进行安全防护与运行维护的工作量非常大,将电力气象业务迁移到云计算中心后,工作量减少的同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云计算中心在为中国电科院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应的成本支出。中国电科院 2015 年原计划新购 236 台服务器,利用云计算技术后,仅新购 36 台服务器即满足了原需求,而且现有资源还可满足约300 台服务器服务的需求。服务器CPU 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9.3%、70.1%;系统运行可用率超过99.98%,运维得到持续保障;各单位原有系统中的 328 个已迁入云计算中心,占全院系统的 40.7%。此外,资源获取效率提升 30 倍以上;由原来的以月计优化至以天计。云计算中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电科院在科技创新、成本管控、资源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2016 年,中国电科院将在科技研发中心建设近 2000 平米的云计算主机房,届时全院的机房面积将超过3000 平米,机柜数量超过 800 个,存储容量将超过 PB 级,能够满足未来 5年的发展需求。云计算,将真正成为中国电科院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中国电科院信息中心主任陈希介绍。

中国电科院云计算中心的正式投运,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关于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首次探索——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支撑电网行业海量业务数据计算与存储,如何快捷获取各类软、硬件和平台资源,以及如何便捷使用跨领域的各项数据。

中国电科院副院长王继业深刻描绘了云计算中心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电科院将建设以北京院区为中心,南京、武汉院区为分中心的一体化云计算平台,业务上‘科研云’‘检测云’和‘管理云’共存,形成各类业务创新的基础,为打造从检测、监测、实验仿真到数据分析的新业务发展模式提供支撑。”

云计算将助力中国电科院技术创新与支撑服务的提升和发展,也将在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无处不在的云计算又多了一个兄弟:雾计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