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获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网络安全模型落地应用。经过验证,该模型的情报分析、攻防问答等智能体将原本需要1~2天的情报分析工作缩短至半小时,大幅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效率。在网络安全漏洞排查和修复方面,智能体排查准确率相比人工平均提高25%,排查所需时间相比人工平均缩短40%。
据介绍,此次技术突破是中国电科院“网络安全专业人工智能应用”专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网络安全模型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底座,应用十类电力网络安全核心语料开展训练,经行业数据集测评,其网络安全领域知识理解能力显著超越基础模型。
为了解决研发中出现的模型幻觉问题,研发团队融合电力行业图数据库GridGraph,通过图数据库强大的关联分析能力对模型输出内容进行验证和修正,有效减少模型幻觉的产生。同时,研发团队整合专业工具,构建智脑平台,针对风险监测、情报分析、代码分析等关键应用场景输出定制化安全解决方案。
当前,研发团队正进一步扩大网络安全模型训练数据规模,预计半年内实现知识覆盖范围拓展20%,重点提升“两高一弱”治理、边界安全巡检、告警降噪监测等场景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原标题: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网络安全模型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