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能源转型的时代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敢为人先,破壁攻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4项科技成果。今日刊发4项成果内容。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5月1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分析研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企业 > 正文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4项科技成果

2025-05-22 09:23 来源:电网头条 

面对能源转型的时代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敢为人先,破壁攻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4项科技成果。今日刊发4项成果内容。

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

5月1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分析研判节日期间清洁能源消纳形势。刘华坤 摄

电力系统是极为复杂庞大的系统,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特性十分复杂。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是支撑和驾驭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关键基础设施,通过观测和分析电网运行状况,采用优化控制技术,控制调整源网荷储各类设备状态,维持供需实时平衡,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随着能源转型战略深入推进,中国电力系统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截至2024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占比超过43%,成为第一大电源。伴随着稳定机理和平衡模式的深刻变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控制面临严峻挑战。为满足装机占比超四成的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电网安全运行,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了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突破了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全域协同系统保护、多时空优化调度控制等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下的系统特性认知、故障防御和优化控制,支撑了超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和消纳。

该系统应用于348家地市级及以上电网调度中心,覆盖国家电网经营区6万余座变电站、数十万座新能源场站,实现了单日3.6亿千瓦新能源输出功率不稳定下源网荷储快速经济调配,解决了超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电网安全运行这一世界级难题,支撑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新能源消纳规模最大的电网,实现了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件,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技术及装备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工程。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全控型器件和电压源换流器,可控性高、灵活性强,是国际公认的远海风电送出最佳技术方案,被誉为“深海电力高速公路”。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对技术经济性要求极高,且海上运行环境恶劣,对设备可靠性、紧凑化要求苛刻,陆上直流输电技术难以适用。突破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关键技术与装备,是解决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与高效送出难题,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国家电网公司历时十余年,系统性地掌握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系统设计、装备研制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在两大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了百万千瓦级高功率密度适海型柔性直流换流器,最高参数可达±500kV/3000MW,功率密度达8MW/m3,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万公里海运等效试验;通过装备-平台协同设计,千兆瓦海上换流平台重量仅1万吨,工程整体成本降低15%。创新性地提出了直流电压虚拟同步控制技术,研发了国际首个构网型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实现海上风电与电网的源网友好协同,首次实现了海风新能源对电网的主动支撑,惯量支撑时间常数高达10秒,有功无功响应速度小于30毫秒。该成果可将离岸数百公里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稳定、高效送入陆上电网,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技术及装备成果正在支撑上海、福建、浙江、辽宁等地海域多个远海风电柔性直流工程建设。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实现了我国高端输电装备首次进入欧洲发达国家。该工程是德国能源转型重要工程,是欧洲首个采用风机-柔直一体构网的工程。

光明电力大模型

(国网数字化部供图)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阶形态。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国家电网公司协同内外部单位,构建光明电力行业大模型,拓展行业应用,打造应用标杆,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光明电力大模型是面向电力行业的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具备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内容辅助生成等能力,可应用于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电力运行态势分析、设备故障诊断评价等业务。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电力专家,不仅服务国家电网公司自身,更是一个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行业级大模型。

光明电力大模型是电力知识最全、参数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行业大模型,涵盖了电力行业丰富的文本、图像、视频、语音、时序、拓扑等数据,广泛的标准、规程、制度、规范等经验知识;覆盖了亿级到千亿级全系列尺寸。该模型通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权威检测,达到最高等级“卓越级”,专业能力国际领先。国家电网公司突出应用导向,形成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式,在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展试点和推广应用,全面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公司高质量发展。

“±800kV/8GW”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

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站东平换流站。该工程应用了“±800kV/8GW”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徐可 摄

当前,特高压发展进入以大规模集中建设、高强度创新攻关、高质量转型升级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全面总结特高压工程建设运行经验,着眼后续特高压工程大规模高质量建设,聚焦安全稳定可靠目标,研究提出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和成果,提出了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通用性方案,着力推动特高压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支撑电力可靠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800kV/8GW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全面总结特高压20年实践经验,收敛固化成熟技术路线,总结提炼先进典型方案,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800kV/8GW特高压直流标准化体系,全面覆盖了成套设计、设备制造、建设施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有效解决了工程大规模建设中面临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挑战,相关成果已在陇东—山东、陕北—安徽等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

该成果是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提升特高压建设质效、增强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扩大设备制造企业产能、支撑后续特高压工程大规模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举措,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增强队伍人才实力,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的具体行动。(《国家电网报》5月22日2版)

原标题: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4项科技成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