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结束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关注报道,读者和网友广泛讨论,掀起了探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注热潮。
媒体聚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
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并接受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和《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英文版的赠书。双方围绕世界能源发展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会谈,就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形成重要共识。当天下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在美国纽约举行,多家媒体对此作了重点报道,国内多家能源类公众号和微博账号也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跟进关注和解读,引发了读者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并接受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和《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英文版的赠书。刘振亚董事长向潘基文秘书长介绍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及其发展路径和前景。潘基文充分肯定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对刘振亚董事长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当场安排专人负责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进行沟通联系,表示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天下午,《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在美国纽约举行,《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对研讨会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主题发言内容进行了重点报道,突出报道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援引了刘振亚董事长主题发言的核心观点,并配发相关图片。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了研讨会。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亚诺什˙帕斯托尔在研讨会上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将大幅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方案,有望在今年底于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被采纳。
新华社以《中外专家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题对研讨会进行报道,介绍了专家们的观点,认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国际能源咨询公司IHS副主席丹尼尔˙耶金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望重塑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能源新格局。欧洲气候议会秘书长尼古拉斯˙邓洛普说,依托特高压技术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将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新社的报道援引了刘振亚董事长主题发言,介绍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报道中提到,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创新的理念,代表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与国际能源署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中国日报》报道说,为解决世界化石能源的困境,刘振亚提出,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对此,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高级顾问、前总干事乔治˙凯尔说:“这必须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他感谢刘振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技日报》撰文说,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所著本书中文版自2015年1月出版以来,受到业界和公众广泛关注,并引起国际反响。《中国电力报》在头版刊登报道《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报道说,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基础扎实、内容全面、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意义。此次《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发行,将有利于传播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中美乃至世界能源电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共识,为推动世界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中国能源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毛毛”漫游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的17个知识点以漫画加文字的形式呈现,内容轻松有趣,可读性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结束后,国内多家能源类公众号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跟进解读,相关媒体的微博账号也予以转发关注,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掀起了探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注热潮。
专家关注“如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零碳、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需要平衡各地区资源才能使清洁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因此,专家们非常关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想法。如何将全球能源互联互通?我们是否拥有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全世界把目光投向在这一领域做出独特贡献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报道时说,中外专家们认为,如果能源传递可以像信息互联网一样在全球联通,可以大大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解决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指出,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零碳、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所以需要平衡各地区资源才能使清洁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因此,专家们非常关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想法。
如何将全球能源互联互通?我们是否拥有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全世界把目光投向在这一领域做出独特贡献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报道,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说,破解化石能源的方法就是要大规模实施“两个替代”,也就是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刘振亚说,现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内,已建成大的互联电网,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连接就好比在土路建高速,将分布不均的清洁能源输送给全球各地的用户,也就是说,以后在家做饭可能会用上北极的风电,出门开车则可能享受来自赤道的太阳能。而这一高速路的基础则是来自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它让远距离输电成为可能。
丹尼尔˙耶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非常必要改变电力系统的分布,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因为它们并不是一直能发电。我认为中国已经在引领电力行业的未来。”
耶金说,中国电网在过去十年内容量增长三倍,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特高压电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考虑到特高压电网输电距离能达到5000公里,耶金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再向前推进的话,不难想象,可将电网在大陆块之间连接,比如从亚洲到欧洲甚至更远,这有助于重塑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能源新格局。
早在今年7月10日,《科技日报》就在头版发表了《中国技术如何将全球能源连起来》的报道,文中报道了特高压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报道援引了在巴黎商业与气候峰会上,联合国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助理秘书长扎诺斯˙帕兹托和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的一番对话。
“特高压是否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唯一技术?这项技术是否是中国独有?”“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用特高压。特高压是中国独有的技术,但为了全人类的发展,我们愿意和全世界分享这一先进技术。”“没有问题。如果说信息通信互联网是地球的神经系统,那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如同地球的血管,既然神经系统可以连接不同的国家,并且能抵御黑客的攻击,那血管也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联通。”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认为,地球的血管——全球能源互联网也离不开大容量输电载体——特高压,准确地说,是中国特高压。正是中国在特高压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
美国能源部前副秘书长 桑德罗
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产业将迅速发展

这次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会,《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的发行,给各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深入思考的契机。借此机会,我们可以了解全球能源发展的最新动态,非常难得。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经到中国上海学习了一段时间。那时上海的晚上灯光暗淡,一些偏僻的地方甚至漆黑一片。如今,上海的变化翻天覆地,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上海城市灯火辉煌、光亮无比。这些发展变化,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得益于电网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飞,许多百姓也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接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样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创新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美国科学家通过跟踪观察和研究发现,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稳定增长。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如果全球气温变暖,将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现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同样,建设一个强大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目前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的电网已建立了联系;在中南美洲,哥伦比亚政府也提出建立跨国电网的重要倡议;过去几年,中美洲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电网跨国互联。
刘振亚董事长提出的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个科技设想。正如刘振亚董事长指出的,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具备技术条件,还需要各个国家、地区的政治信任和合作。中国是主导国家之一,可向G20国集团各国提出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议。
今天,世界96%以上的电力储蓄靠抽水蓄能的方式实现,我们在电能储存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立全球互联的电网,将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电能储存、使用方案。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化学电池、电子电器、电动汽车等产业将迅速发展,许多设想将成为现实。比如使用已久的汽车,以后大家都会使用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我们未来还将实现电网+汽车的使用模式,电动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电能储存设备。
从解决中国的缺电问题到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高级顾问 乔治˙科尔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带动大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前瞻性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我个人在能源行业工作二十多年,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我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各国政府之间必须紧密联系,加强全方位合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能源问题。在刘振亚董事长提出这个全新观点之后,我们尤其需要一起努力,付诸行动,实现全球能源互联。
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政府层面的合作也非常关键。公共政策对我们开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工作十分有效,包括电价定价、污染排放定价等等,都需要有公共政策作为支撑。作为企业,我们需要呼吁政府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目前看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自愿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界还愿意捐助资金来协助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电力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可以对这种全球合作加以引导。我们必须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做成成功的商业案例,这样,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才能得以加速发展,这种示范效应十分明显,必将带动一大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七,不仅仅代表了大型企业的实力,也展示出有远见、有创意的美好前景,这将推动我们加快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方向走错了,那么,我在此十分感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重新找对了路径。
评论: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世界资源共享
李俊峰
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是一个正在逐步实现的蓝图。事实上,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电网不断走向互联,已逐步呈现规模由小到大、电压由低到高、互联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
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导致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这一严峻挑战,需要凝聚起全球的智慧与力量。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5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出版发行。日前,本书英文版又在美国首发,进入全球视野,引起世界关注。书中所倡导的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全球资源共享的理念,对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逐渐深入和紧密,各国、各地区间能源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能源市场建立、能源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人类重新审视和考量化石能源时代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能源利用开始向非化石能源转化,能源生产、消费朝着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在憧憬清洁能源主导世界能源格局的大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1年发起了“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倡议,联合国大会在2013年通过决议,将2014~2024年定为“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十年”,以增加使用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然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如何在世界能源市场实现优化配置”的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技术难题。刘振亚先生提出的运用“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一种思路和一种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就是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的坚强智能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是一个正在逐步实现的蓝图。事实上,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电网不断走向互联,已逐步呈现规模由小到大、电压由低到高、互联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的邻国和主要经济体之间已开展了广泛的电网互联设想和实践。美国与加拿大电力系统的互联、欧洲互联电网(ENTSO-E)就是成功的案例。今年2月初,欧盟宣布成立能源联盟,并提出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10%的电网互联。欧盟电网互联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并与土耳其、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构建了紧密联系。加上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与俄罗斯电网联系紧密,欧亚大陆整体上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电网的横向互联。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西门子、德意志银行等机构的支持下,正在推进非洲清洁电力走廊的规划与建设。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能源互联也是重要支撑,尤其是丝绸之路清洁电力走廊的建立,将会是连接欧亚非的重要能源桥梁。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推动世界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五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突破资源约束,促进全球能源资源共享。全球自然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分布十分不平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实现能源资源的重新分配。能源互联能够实现重新分配资源,实现财富再分配。
第二,推动合作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球能源互联将为资源丰富地区带来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机遇,也为资源输入地区提供实现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持,推动世界各地合作共赢。
第三,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为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同时,倒逼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不断进步。
第四,推动全球能源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倡导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合理的制度安排,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和使用范围。
第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能源是各国和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支持和动力源泉,能源的相互依赖和紧密合作将有助于化解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成为维系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砝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特别强调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电力企业应当把握机遇,积极探索构建我国与东盟、中亚、西亚及北非能源国际合作的新体系,相信《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提出的创新思路将在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及国际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会为推动世界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