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法国电力市场再度刷新纪录——盘中电价暴跌至每兆瓦时-413欧元,创下欧洲电力市场新低。
这一现象的直接推手是春季充沛的日照与激增的太阳能装机量:法国今年新增太阳能产能预计达4.8吉瓦,且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该增长势头将持续至2035年。数据显示,3月法国太阳能发电量超出预期17%,叠加温和天气导致需求下降,形成典型的"供大于求"场景。

欧洲电力交易所(EPEX Spot)分析显示,午间时段已成为负电价高发期,且影响已蔓延至日前市场——法国周三的日前电价已跌至去年12月以来的工作日最低水平。
这种价格倒挂现象暴露了欧洲能源转型的两大短板:储能设施建设滞后(全欧储能容量仅能满足0.3%的日用电需求),以及跨区域电力调配能力不足。
尽管发电端出现负电价,但法国消费者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局面。2025年1-2月电价指数同比下降13%,看似回归能源危机前水平,实则暗藏风险。
首先,即将于2025年底终止的ARENH机制(历史核电管制价格)曾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保护,而替代方案CAPN机制将使核电定价完全市场化,预计推高基准电价。而2月起实施的电力消费税(TICFE)上调,将使选择市场化电价(占用户40%)的家庭年均电费增加约233欧元。此外,圣戈班等制造业巨头已公开谴责EDF定价策略,称更高的预期电价将迫使企业外迁。
当前法国电价体系正经历剧烈重构。消费者在"市场报价"(供应商自主定价)与"管制价格"(政府指导价)间选择,后者占比达80%但保护力度逐渐减弱。而EDF为筹措解决债务及新建6座核反应堆资金,正通过游说政府抬高电价。此举导致CEO卢克·雷蒙特遭解雇。
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法国家庭电费平均涨幅或达19%,约250欧元/年。为缓解冲击,政府提出储能技术开发(如熔盐储热系统)和智能电网升级计划,但受制于欧盟审批流程冗长,项目落地仍需时日。
分析人士指出,负电价与消费端涨价的悖论揭示了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如何在加速去碳化与保障民生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考验欧洲能源政策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