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石化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的第四个年头。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能效领跑者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行业能效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明显,几年来领跑者的标杆示范作用在行业内引发的节能效果不断显现。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时期,决定了我国能源需求依然会呈刚性增长,资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项目 > 正文

【深度】跟着煤炭节能减排领跑者“跑”起来

2015-07-23 11:59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 李闻芝

今年已是石化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的第四个年头。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能效领跑者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行业能效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明显,几年来领跑者的标杆示范作用在行业内引发的节能效果不断显现。

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时期,决定了我国能源需求依然会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依然突出,节能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经济换挡时期,节能却不能减速。而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石化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单纯的政策推动力将明显弱化,节能工作法制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将逐步显现。在法规和标准的“条条框框”中,行业内的领跑者将更多地采用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等手段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引领行业能效水平的全面提升。

用标准实现节能规范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单纯依靠政策推动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后劲已略显不足。要让节能工作成为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常态,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使节能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这一背景下,节能标准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产业政策与节能标准相结合,将节能标准作为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秘书长王武对记者表示:“节能一旦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政策导向型的推动力将转化成为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支撑体系,无论政府的管理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将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对于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将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赵怀勇透露,依法推进节能工作,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内容将会在《节约能源法》修订时有所体现。未来我国将更多地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进行强制性约束。到适当的时候,发改委还会将领跑者标杆企业的先进能耗指标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全行业进行约束,以此推动全行业节能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几年前节能标准化工作就已经开始运作。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加快重要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有效发挥标准的引导和推动作用,2012年发改委、工信部和国标委启动实施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两年内制修订100项重要节能标准。记者从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了解到,这100项标准中直接涉及石油化工产业的强制性能耗标准有26项,包括炼油、乙烯,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纯碱、醋酸、炭黑、聚甲醛、轮胎、硫酸钾、硝酸、1,4-丁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有机硅环体、聚丙烯、乙二醇、聚乙烯醇、二甲醚、精对苯二甲酸(PTA) 、对二甲苯(PX)等。

王武表示,节能标准化的实施将提高石化行业的能耗准入门槛,有利于发挥标准在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引领作用,对先进节能技术在石化行业的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节能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下降情况

2010~2014年石油和化工各行业能源消费量

6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发布2014年度能效领跑者榜单。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用技术创新挖掘节能潜力

作为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的代表,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和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在节能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是节能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不竭的动力。”林昊健谈到:“近3年来,青岛炼化累计开展节能项目46项,在技术改造上的投资累计超过1.2亿元,比如通过流程优化提高装置供料温度,实施焦化柴油直供柴油加氢跨线流程等。先进的节能技术,是青岛炼化节能工作持续进步的强劲动力。”

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全力介绍说,近年来公司采用了多项新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效果显而易见。2014年联盟公司投资95万元,对5台水泵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循环水泵的节电效率超过30%,年可节电199万千瓦时。2013年公司还对造气炉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自动控制阀门,提高了蒸汽分解率,使单台造气炉每天节约蒸汽6吨,全系统每年节约蒸汽8万吨以上。

“未来国家在节能新技术的推广机制上要加大创新力度,改变目前发布节能设备技术目录的作法。我们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推广机制,让真正能够产生节能效益的技术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将领跑者的先进技术深入全面地推广到全行业,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赵怀勇如是说。

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志强则表示,在新常态下,企业更须增强内生动力,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当前经济发展增速在放缓,但节能不能换挡。企业必须紧紧抓住GDP增速趋缓的历史机遇,在节能上展开攻坚战,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尽快推动相对成熟、有需求、有市场、成本低的节能技术实现产业化,有效提高行业的能效水平。

徐志强还提到,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要实现“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节能管理来实现。而节能3.3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其中约有50%是要靠采用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改造和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来实现。

2010~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用智能化提升能效水平

“系统优化可以为节能释放巨大的空间。”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对记者表示。以炼化企业为例,通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和智能化管理,企业可以对炼化工艺过程的物料及能量实施软件核算、数字化管理。通过优化生产参数,可以全面推进企业效益和节能减排最大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总院从2008年开始开展能量系统优化重大科技专项,几年来兰州石化、锦州石化等5家企业节能增效效果明显,目前该系统正向集团内部26家炼化企业推广。该项目负责人、中石油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段伟介绍,目前他们已经搭建炼化企业模型109套,研究制定各类优化方案106项,预计可实现节能量超过10万吨标煤/年;已实施优化方案13个,预计节能量2.7万吨标煤/年,增效4600万元/年。“十三五”期间,中石油将不断扩大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之常态化、动态化,并将进一步扩展到过程系统优化过程,特别是要在智能化方面有所提升。

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已经连续3年保持了炼油领跑者第一名的纪录,2014年炼油综合能耗为57.2kgEo/吨,不仅是国内炼油行业的佼佼者,在全球炼油行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也处于领先水平。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昊健表示,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公司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不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实现了ERP、MES、EM、APC、LIMS以及计量管理等系统的规范运行。

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均表示,未来几年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能效水平将是石化行业节能工作的大势所趋。

赵怀勇表示,石化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重要的是做好企业内部的基础工作。目前一些重点能源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较低,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的计量、检测设备不完备,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能控中心、能源管理体系,基础的统计工作还有待加强。近10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抓这项工作,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石化行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他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能效领跑者制度,发挥标杆企业在行业中的示范作用,来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李寿生也表示,石化联合会正在整理“十三五”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的思路。今后要把《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与石化行业有机地融合,用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石化行业的能效水平,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效发展。

原标题:跟着领跑者“跑”起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