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祝朝晖出席了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的分论坛“智能电网及分布式发电国际合作论坛”并发表了“中国智能电网自动化控制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文字实录:
祝朝晖:首先感谢海外发展协会和国家智能电网研究院举办此次活动,我们也非常荣幸赞助了本次论坛。我们是从企业出来的,既不是做产业研究的,也不是做宏观经济的,今天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比较大的,我们只能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和市场竞争的情况来做一点分析,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智能电网自动化产业,从我们的观点上来看,向电力系统提供厂站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或者说直接供应,或者说集成的硬件软件设备以及服务的企业和企业集群。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发生和发展,给我们这个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再看国外的一些情况,电力自动化产业本身,若干年前,大家认为这不是一个特别朝阳的产业。但是这几年来,这个产业的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在国内,最主要还是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技术的融合,企业竞争的结果,这种变化对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在行业的每个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使我们有机会从国内走向国外。
自动化控制产业还是有一些特点的,电力对我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比较高,促使本行业的企业,一方面是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不稳定的、不可靠的产品是没有发展机会的,或者没有成长空间的,企业必须拿出来足够的力量来从事产品的研发,从事质量体系的建设,保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保证产品的周期足够长,同时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要求,他的特征也是使得我们这个行业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比较快,国产化率比较高。
最近十几年,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我们这个行业企业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从2000年清华大学一位院士提出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大家回顾的时候可以发现,国内的高校专家有一些概念还是比较超前的,当时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2010年以后,物联网,新能源应用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能源行业,能源革命的风起云涌也使得我们如何发展新能源,保证能源安全,解决环保问题,应对气侯变化,成为下一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电网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的电力行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的实践,也促使我们智能电网的理念逐渐清晰化,逐渐走向产品化,有市场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2009年左右,大家都提出来一些发展的规划,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来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电网达到1.7万亿,其中配电网4200亿,智能电网2861亿,特高压5000亿,南方电网也提出来5000亿的新老传统电网向新型的智能电网改造的宏大规划。这些都促使我们这个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加剧产品发展的竞争。
从我们自己来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都想方设法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同时也向行业外延伸,甚至拓展国际市场。更加需要强调的是传统IT企业进入了本行业,大家都围绕新能源的解决方案在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大市场的探索和整体的竞争力提升,这个是我们看到的行业内的一些发生变化的状况。
我们的初步统计,也是根据一些统计材料,我们这个行业现在大约有700多家企业,有大的、有小的,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收入达到1986亿元,相对来讲还是有一定规模的行业。
我们也试图总结一下行业发展成功的环境因素,我觉得首先还是得益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整体经济发展和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归功于行业大的客户,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他们在整个行业标准和品质要求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竞争不够充分,也不可能使这个行业能真正产生出高品质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这是我们认为的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这个行业还有足够的开放性和竞争的公平性,如果我们的行业竞争是封闭的,企业在这中间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是我们总结本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因素。
刚才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上信息化网络的叠加,这个确实是对我们行业非常深层次的促进和改变,如何抓住这个机会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除了在国内发展以外,也要面向国际上的竞争,因为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光在国内拼拼杀杀已经不够了,大家逐渐把目标投向国际化市场。我们认为这个产业走向国际存在必然性,一个是自身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包括快速的建设,包括大量的资金投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二是中国的企业,包括行业内的企业,行业外的企业,在海外投资,有的是直接投资,有的是间接投资,有的是承包一些工程,这给我们设备提供商带来了很多海外发展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存在国内产能过剩倒逼的机制,必然把能力向外延伸。最主要的,国内的技术竞争已经日趋的激烈,激烈程度超过了一般的行业,大家或多或少会把目光投降国际化的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两大电网公司在这里面起到了很重要的拉动作用,也使得行业内的企业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术发展的机会,以及产品的技术储备,也使得我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上的标准制定,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确实是对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很好的牵引作用。
所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非常多的挑战,包括我们现在在国内过分依赖成本的优势,容易打一些价格战,以及中国企业普遍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小,影响力不够。成熟市场的渗透力不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我们自己的渗透能力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本地化的服务程度不高,这些都是制约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不利因素。
另外,中国企业在语言、文化、管理方式上的差别,包括标准化的差别,因为国内的电力标准有很强的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强的国家特征,虽然我们采用了很多IEC的标准,但是运行方式,管理方式还是跟国外商业机构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的产品走上国际还是面临差异,这方面的差异也是我们面临比较多的挑战。
还有一点是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当中看到的,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往往产品的第三方检测需要拿到凯马实验室去做CE认证,TUV认证,我们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公信力。这是非常大的一笔买卖,如果做得好的话,中国企业自身能节约成本,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能够从中受益,这是我们希望能尽量呼吁的事情。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法律规则,宗教,劳动力,用工方面的东西,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大家从媒体都能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之间的问题,在国内价格战打得还不够过瘾,还要到国外打价格战,这一点确实对刚刚走出去的发展国际化业务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希望有一些行业的组织能够来协调企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的局面,每个企业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建设当地化的服务和支持的网络,甚至企业和企业之间是不是可以联合建立一些网络,减少各自的成本,能够提升整体的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一点,我们也希望国家在支持海外投资方面能够有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说现在一些大的央企,在对外承包项目的时候,或者投资的时候,能够起一些带动作用,能够请一些中小企业,或者专业化的公司,大家一起“走出去”,提供更完整,更系统化的产品。也希望国家金融方面的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支持,支持在海外建厂投资,也希望国家通过一些外交的渠道,建立国家间的商务往来平台,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产业在“走出去”的时候机会都是很大的,如果大家不能够在整体环境上适应,不能够在企业的合作当中互利互惠的话,其实也会损失很多机会。这是我们的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