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葛洲坝集团公司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认真执行公司关于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和管理提升,着力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业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上半年,在全体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上下携手并肩、克难攻坚,生产经营和改革创新均取得可喜成绩,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兴业务平稳起步,各项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资产运营效率有效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水泥、民爆、投资和房地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680,291,786.7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5%;实现营业利润 1,660,831,714.15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6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60,285,219.41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48.65 %。水力发电实现营业收入71,500,403.5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24%。



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强基固本,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
建筑工程承包施工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公司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强基固本的作用,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 704.39 亿元,占年计划 1350 亿元的52.18 %,比上年同期增长 12.67%,创历史新高。在传统水电市场,坚持以大项目为目标,巩固优势地位,相继中标白鹤滩水电站发电系统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等大型水电项目。非水电市场签约持续提升,占签约总额的 75.04%,同比增长了 33.9%。上半年,公司通过提高子公司的管控水平,强化在建工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履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建工程 996 个,执行合同金额 2647.16 亿元。在建项目总体履约情况良好,重点项目达到工期节点目标。
2.运筹布局,新兴业务平稳起步。
承载着公司"第三次腾飞"的愿景与使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业务成为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上半年,公司科学运筹、稳妥布局,力促新兴业务平稳起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精心构筑新兴业务投资平台。公司将 3 家子公司打造为发展新兴业务的投资平台,以新成立的中国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调研新兴产业,对接新兴项目,开展境内外各类新兴业务的投资;以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为平台,利用产业链再生资源优势,发展道路新材料、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理、污水污泥污土治理等业务;以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为平台,积极介入分布式能源,开拓新能源市场。
二是海外投资稳步推进。中国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投资的利比里亚邦矿重油电站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已投产,二期正按计划推进。
三是道路新材料项目取得突破。针对湖北省内玄武岩资源日渐枯竭,高速公路建设原材料缺乏的现状,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11 月控股设立了武汉道路材料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发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运用已掌握的专利技术,利用钢渣等工业固废生产和销售新型道路材料。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94.12 万元,利润总额 314 万元。
四是分布式能源业务发展良好。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先进技术,与民营资本合资,于 2013 年控股设立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大力开拓分布式能源市场。上半年该公司已签订单 5.3 亿元。
五是装备制造业务全面规划。为配合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市场开拓,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设备制造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正对现有厂房和设备进行改造扩建,建设分布式能源成套设备和环保成套设备的制造基地,全面推进转型升级。目前,分布式能源制造中心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
3.抢跑提速,混合所有制助推跨越式发展。
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先行者和受益者。早在 2002 年,易普力公司就实施了对重庆垫江八四化工有限公司的并购,先行先试混合所有制取得成功。在初尝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果之后,公司及时总结经验,遵循"公平、诚信、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民爆和水泥业务积极推进与民资合作,易普力公司先后在重庆、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并购或参股 10 多家生产和流通企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民爆行业的龙头企业;水泥公司也先后在湖北省内的武汉、荆门、宜昌、潜江、襄阳等地控股并购 10 多家水泥子公司,成长为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水泥业务和民爆业务充分发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大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兼并重组和合资合作,水泥公司控股投资组建了老河口市建发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对钟厦水泥的并购;易普力公司也开展了相关并购的前期工作。
4.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认真执行关于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着力对业务结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人才结构等进行调整,提高了发展质量,增强了运行效率。
一是优先发展国际业务成绩斐然。公司中标的阿根廷圣克鲁斯河总统电站(Nestor Kirchner)和省长电站(Jorge Cepernic)水电站项目合同总金额达 47 亿美元,是公司迄今为止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在今年 7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期间,该项目完成了融资协议的签署,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公司在承建巴基斯坦 NJ 水电站项目时,积极开展属地化经营,取得较好成绩,先后在当地承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半年国际工程签约 281.18 亿元,占公司签约总额的 39.92%,比上年同期增长 5.75%。
二是做专做强子公司。公司全面启动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各子公司的主业定位,计划将 6 家建筑子公司打造成年收入过百亿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加快主要建筑子公司申报特级资质工作,目前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公司已取得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三是整合优化内部资源。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主业定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按照市场区域和业务类别对所属子公司全面进行整合,公司所属单位由 37 家整合为 21 家。
四是推进公司总部改革。对总部职能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构,按照"高端、高效、勤廉、务实"的原则,着力提升总部的宏观管控能力。
五是创新子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积极探索,开创性地在子公司建立了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为核心的治理结构,总部向子公司派出专职董事和专职监事,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目前已在 13 家子公司中施行,子公司的决策水平和管控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围绕主业创新市场开发模式。面对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新形势,公司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利用参股投资、EPC、BT、BOT、EPC+F、多板块联动、并购联合等方式,增强市场开发能力,促进公司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提升企业品位。
七是大力调整人才结构。为满足深化改革和新兴业务对人才的需求,公司加大了总部和子公司之间中层管理人员的双向交流力度,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引进人才,今年有 3000 多名应届毕业生加盟公司。以高端管理人才、国际人才、各业务板块紧缺技术人才为核心,举办了专职董事监事培训班、中层干部培训班、国际项目经理培训班、轨道交通技术人员培训班等 9 项重点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
5.规范高效,管理创新成果丰硕。
上半年,公司在管理创新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非公开发行股票圆满完成。此次再融资共募集资金 40 亿元,为公司增强资金实力、完善财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推动募投项目实施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集中采购平台成功推广运行。集中采购平台是公司加强对设备物资、劳务组织和工程招标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而实施的重要举措。自上半年运行以来,已有近万家供应商在平台上申请注册,合格供应商超过 6000 家。集中采购平台已涵盖所有子公司,上半年通过集中采购平台完成工程劳务采购项目 145 个,采购金额 23.37 亿元;完成物资设备采购项目 1204 个,采购总额为 13.27亿元,采购成本综合节约率达 5.23%。
三是技术创新取得进步。上半年,公司获得国家级工法 12 项,行业工法 17 项,完成 2 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2 项电力行业标准,获得中国能建科技奖 14 项,获得专利授权 183 项,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明显。公司加强了对科技信息体系的建设,以子公司的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为载体,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业务的技术研究,为新兴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公司对总部部门和子公司出台了分级分类的责任制制定和考核办法,改变激励约束的方式和规则,考核指标清晰明了、简便可行,有效地增强了各单位的履职责任,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品牌优势。公司拥有 40 多年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承包施工经验,攻克的一系列世界级水电工程技术难题,以及荣获的一系列国家级荣誉,使得"葛洲坝"品牌享誉海内外。同时,公司在铁路、公路、核电、机场、港航、风电、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技术优势。历年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爆破、大江大河导截流、筑坝、面板堆石坝、特种水泥制造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依托各成员企业日益完善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及技术管理体系,公司整体技术实力将持续增强。
3.管理优势。公司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商务管理两个体系,改革用工、薪酬分配和经营管理考核三项制度,构造市场开发、集中采购、资金管理和科技信息四个平台,有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总结推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功经验,灵活的体制机制使企业充满了活力。
4.商业模式优势。公司以建筑业务为核心,向上游的水泥和民爆、下游的投资和房地产延伸,上下游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发挥板块联动和业务协同效应,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增强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和防控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品味和竞争实力。
5.国际市场开拓优势。公司国际业务管理体制日臻完善,依托工程建设优势,与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关系,通过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和滚动开发,形成国际投资、施工和运营共同发展的模式,推进公司跨国经营。
6.投资融资优势。公司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投资兴业战略,促进转型升级,投资融资能力正逐渐成为公司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