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阳花学运”留下的伤口还未痊愈,台湾的反核浪潮又汹涌而来,尤其是林义雄的绝食动作,加上民进党的刻意煽动,很可能点燃新一轮激烈社会抗争的火种。真够马英九头疼的!
相同目标:非核家园
台湾民众对核安全的顾虑和争议也一直存在。2002年颁布的台湾“环境基本法”第23条就明文规定:“政府应订定计划,逐步达成非核家园目标。”也就是说,“非核家园”并不是民进党或国民党的政见争执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层面的共同目标。
台湾目前共有4座核电厂,核一、核二、核四厂均在新北市,核三位于屏东县的垦丁。前三座核电厂均已运行30年左右,核四则已基本建设完工。
台湾“环境基本法”并没有明确实现“非核家园”目标的具体时程表,因此,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何时达到“非核家园”的目标,核四是否在建成后进行商业运转。
争议焦点:核四商转与否
根据台湾“经济部”规划,核一、二、三厂运转执照将分别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和2024年届满40年。马英九已明确表态,这三家核电厂在运转执照到期前必须除役。因此,剩下的只有“核四”的问题。
迎合反核人士的呼声,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参选2012年“总统”时,就提出民进党版的“非核家园计划”,宣示若当选“总统”将推动核四不商转,并在2025年之前达成“非核目标”。
目前台湾核电占到总发电量的20%,如果核四不商转,台湾从2018年起就将出现严重缺电,这对台湾经济发展无疑是个噩耗。再加上核四从1999年动工以来,台电已投入27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一旦停建与不商转,不仅所投入的全部资金化为乌有,还要面临海内外承包商的索偿问题。届时,台电的累积亏损额将超过其资本额3300亿元,依照相关法规,台电将不得不宣布破产。因此,从经济发展角度,马“政府”倾向续建核四并商转,在找到替代能源后再实现“非核家园”目标。
进退两难:执政者以拖待变
“核四争议不单是要不要电的问题,更是要不要命的选择。”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的声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反核人士要求当局立即要求核四停建。
面对两难选择,尤其是在林义雄采取“绝食”的激烈抗争动作、民进党强力声援,核四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政治问题后,马英九“政府”启动危机处理,确立了“没有核安、没有核四;没有核安、没有公投”的共识,即让核四形同“封存状态”。不过,这种“以拖待变”的做法要想安抚民众的恐慌情绪,应对在野党的进攻,恐怕没这么容易。如何处理这场复合式危机,考验马英九的智慧。
其实,核四不只对马英九而言是头疼的问题,民进党执政8年也未能一劳永逸解决核四问题。陈水扁当年上台前把“反核四”当作政见之一,但上台后,先是强令停建核四,可在工商团体反对以及经济形势恶化的压力下,又下令续建,搞得进退失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