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碳交易市场试点启动之后,武汉低碳城市试点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根据获准的方案,到2015年,武汉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0%,非化石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8%以上,并积极推出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合同能源管理(EPC)等节能的新机制。《京都议定书》中有三个灵活履约机制,CDM和EPC就是其中的两个。
碳汇出口大国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项目碳汇出口国。
国电龙源电力是一家以经营新能源为主要业务的国企,每年卖碳所得在公司财报业绩中占据一席之地。据龙源电力一位负责碳交易的人员介绍,公司每年将新能源减排的碳指标卖给欧洲国家,主要是欧洲政府类买家,如奥地利能源署和丹麦能源署,卖碳收益颇为可观,从早期的几千万收入,现在已达到上亿元收益。
类似国电龙源这样向欧洲卖碳的中国公司还有很多,这是因为,中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还没有大规模启动,欧洲是主要购买国家。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按其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有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即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指标,一方面,对自身而言,让发达国家履约变得灵活,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助发达国家减排的同时,也获得了资金和技术,帮助自身减排。这就是被称为双赢的CDM机制的主要作用。
CDM机制的优势在于通过一种双赢的碳交易模式,最终达成了在全球减排的效果。从减排成本而言,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而向发展中国家直接购买碳资产,不仅有助于实现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也通过资金和技术的转移,让发展中国家减排成功。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占全世界25%,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在欧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碳交易体系之时,中国就成为欧盟碳资产的主要卖家。但价格主要依据欧盟的碳交易市场价格而定。
“早期和欧洲签订的合同价格,基本是按照欧盟市场价格和中国发改委定的价格,但目前则主要依据欧盟的市场价格,比如当前是每吨0.6欧元,这和前几年相比下降很多。”国电龙源碳资产管理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流行着一句话:“中国喝汤,欧美吃肉”。没有定价权,沦为纯粹的“卖碳翁”,是中国在世界碳交易体系中的现实写照。
“边走边看”的试点
北京环境交易所在8月份举行了成立五周年的研讨会,会上透露出北京已做好碳交易市场化的准备。目前中国已在北京、深圳、上海、武汉等7个城市启动了碳交易市场化的试点工作,“中国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将继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气候组织和中央财经大学撰写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中这样描述。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的碳排放市场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前景看好。碳交易市场符合社会建立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机制的迫切要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汇出口国,碳交易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各试点城市均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节能减排目标综合考虑,探寻出适合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而且,启动时间的先后并不是衡量碳交易制度、体系是否合理的标准。”中创碳投战略总监钱国强认为,中国建立碳交易试点的目的,就是要摸索出与国情相符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至于政策制度设置、碳总量制定是否合理,还需要“边走边看”。希望通过试点,最终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逐步形成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近期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布的《阵痛中前行:中国的碳交易试验》报告却认为,中国的碳交易试点面临着诸多阻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行的交易体系,尚需时日。
经济学人智库能源编辑Martin Adams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建立全国性交易计划的规模将超过欧洲。“试点的成功将使其中一个地区有望被选定为未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所在地。但障碍依然很多。”Martin Adams认为,现行的试点工作成效甚微,法律没有对企业做出强制性的碳排放配额。目前除深圳外,普遍采取的是自愿原则。
Martin Adams分析认为,中国现有的配额体系和惩罚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按照深圳的碳交易体系计算,一家过度排放的企业若没有完成配额要求,将会受到处罚,超额排放部分将被要求按照三倍于市场平均价格支付罚金。按深圳的交易市场价格计算,每吨15欧元的的罚金远远低于欧盟ETS每吨100欧元的处罚标准,企业即使受到处罚也将无关痛痒。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游说政府成功,来年获得的碳配额增加,那么处罚将更显得形同虚设。何况,中国多数的碳交易计划并未公布企业碳排放配额的详细数据,配额不会以一个明确的上限形式出现,而是会根据省级碳强度目标来确定。
“中国要真正推出一套碳交易运作方案,可能要到2020年左右。”Martin Adams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此,国电龙源碳资产管理技术公司总经理王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配额分配的背后存在着博弈。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刚刚起步,制度的设立、交易规则的建立等等,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此过程中,需要国内的各参与方积极参与和响应,并将自身积累的经验提供给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来帮助他们制定出更符合中国特点的碳市交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