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核二九一大队找矿突破历史回顾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以下简称“二九一大队”)是一支专业的铀矿地质勘查队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队以来,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该队在推进找矿突破的历史进程中,率先揭开了在华南地区秘密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序幕,开创了我国勘查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新篇章,其积累的经验也值得在当前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予以借鉴。打破陈规 拉开找矿序幕1955年初,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上决定立即组建找铀队伍,为研制核武器提供急需的铀资源。同年4月,二九一大队的前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综合 > 正文

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现与突破

2012-09-25 16:12 来源:中国矿业报 

广核二九一大队找矿突破历史回顾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以下简称“二九一大队”)是一支专业的铀矿地质勘查队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队以来,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该队在推进找矿突破的历史进程中,率先揭开了在华南地区秘密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序幕,开创了我国勘查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新篇章,其积累的经验也值得在当前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予以借鉴。

打破陈规 拉开找矿序幕

1955年初,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上决定立即组建找铀队伍,为研制核武器提供急需的铀资源。同年4月,二九一大队的前身——中南三○九队二分队在湖南长沙组建。一支40多人的找铀队伍,从零开始了华南地区铀矿地质事业的艰辛之路。

这支肩负神圣使命的找矿队伍,相继转战湘南、粤北和赣南地区,展开了大面积的普查工作,队伍也逐渐扩大到了8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找矿工作受限于技术、设备等客观因素,而前苏联专家又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在变质岩地区,将花岗岩地区列为了工作“禁区”。这一系列的束缚,使全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找矿成果不理想,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1956年11月下旬的一天,普查四小队队员王昌发率先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局面。他在位于翁源县新桥地区的贵东岩体接触带勘查时发现了矿化异常,但再往前就是前苏联专家所说的“禁区”——花岗岩地区。他再三思索,终于决定打破思维束缚,进入花岗岩岩体内追索,最终找到了一条较好的异常带。这一新发现,极大地鼓舞了队伍的找矿热情,而且大家不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积极进入花岗岩岩体内开展详查细找,终于在翁源下庄、张光营、竹山下、仙人嶂等地区,先后找到了一大批远景良好的原生铀矿化点带(后发展成闻名全国并被命名为“希望矿床”的下庄铀矿田),由此揭开了在华南花岗岩中找矿的序幕。

自力更生 扩大找矿成果

找矿拉开序幕之后,二九一大队的普查工作又面临了新的难题——前苏联陆续撤走了在华的专家及资料。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该队开始了艰难的“解放思想,自力更生”之路。

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找矿人斗志昂扬,粤北、赣南、闽南等地的花岗岩、火山岩地区的普查工作成果显著,频传捷报:1957年7月,普查三小队发现仁化县企岭、蕉坪A161异常带,杨玉坤等发现仁化县棉花坑、油洞、大坪等铀矿化点,普查七小队发现仁化县书楼丘、水石铀矿化点,中南三○九队九分队发现南雄县澜河地区铀矿化点;同年10月,杨重九发现平远县差干仁居盆地中火山岩类型A297号铀矿化点;1958年6月,颜学伟、陈容芳等发现和平县桃源A1783等4个铀矿化点;1959年6月,邓正汉发现仁化县城口半山铀矿化点……这些成果后来都被勘探为多个大中型铀矿床。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该队初步掌握了粤东地区铀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该队选取了多个矿化异常现象较好的点进行了重点勘探,在当时设备及其简陋、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成功发现了差干铀矿床、桃源铀矿床、河源铀矿田等多个成矿前景良好的远景找矿区。

研究创新 拓宽找矿领域

1963年初,中央作出“诸广会战”重大决策。任务下达后,二九一大队1200余人陆续从粤东、粤中的勘探工作中撤出,会师广东省南雄县,采取“边集中、边组队、边生产”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开始了东坑361矿床及周边铀矿点、带的勘查工作。该矿床发现于1959年1月,经过随后三年的详查,探明了当时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最大、最富的矿体,一共向国家提交了数千吨工业铀资源量,得到了当时“二机部矿产储委”的高度评价。

为了扩大成果,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该队提出了“向密林进军,向高山要矿”的口号,制定了“精雕细刻,精取深部”的研究方针。该队先是将“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军事思想运用到地质找矿工作中来,集中了三个普查小队并派出找矿尖兵组,开展了历史上有名的“47天外围战”(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普查找矿),共找到矿化异常点、带近800个,揭示了粤北地区广阔的找矿前景;其次,该队把地质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紧密相结合,将总结出的“圈闭构造有利铀成矿富集”理论,运用到了多个矿床的勘探工作中,共探明工业矿体10多个,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该队积极探索,拓宽找矿思路,通过综合整理野外调查资料和勘查资料,在既存地质现象和勘查成果基础之上总结了“似等间距成矿轨迹”、“矿体侧伏规律”等成矿规律,并顺利指导了烟筒岭235矿床、罗坑233矿床等一批大中型矿床的勘探工作。

1972年初,核工业铀矿地质队伍改为军队建制之后,大力贯彻“以工为主,能工能战,劳武结合”的政策方针,更新后的队伍也继续加强了对典型成矿远景区的勘查和科研工作。

该队技术人员通过对矿体空间分布形态及空间伽玛场关系的反复研究实践,找到了“矿体呈叠瓦状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的成矿规律,成功实现了中村238矿床的勘探突破,成就了我国找矿探矿史上有名的“7吨小矿点变为千吨铀矿床”的经典事例。

灿烂铀矿地质勘查之花,必然结成丰硕文明之果。建队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核二九一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足迹踏遍了湘南、赣南、闽南、海南和南粤大地,共完成科研项目67项,找到矿化异常点4万多个,提交初勘点94个,勘探铀矿基地(矿田)9处、铀矿点42个、大中小矿床30余个。他们留下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从事原子能事业为荣”的“求真卓越”的广核文化精神,在激励着一代代核矿地质人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同时,也为我国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树立了榜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