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2月,用电侧中长期交易超用偏差考核电量4.76亿千瓦时,超用偏差考核费用1120.65万元;欠用偏差考核电量3.68亿千瓦时,欠用偏差考核费用783.44万元。
微利套餐固定服务费率不超过 3 元/兆瓦时,同时零售用户免于偏差考核。小微用户指电压等级 10kv 及以下且年用电量小于等于50 兆瓦时的电力用户。
图1 耦合市场框架fig.1 coupled market framework此外,鉴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本文引入了偏差考核机制。...在本文中,因偏差考核所造成的损失将不计入传统能源发电商的收益。同时,传统能源发电商和用电企业的免费碳配额将按照标杆法进行计算。需要指出的是,用电企业属于大型工业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用电量下限。
新能源调整出力空间不大,难以按合同约定曲线精确输出功率,导致实际结算电量与合同约定偏差较大,面临较大偏差考核风险;还需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功率预测准确性,以应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电量偏差风险。
吴静文进一步表示:模式一较为简单,聚合商承担责任较小,不承担偏差考核,所以要求比较低,一般的企业或者是项目公司都可以做聚合商,而模式二只有满足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企业才能成为聚合商,聚合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经营主体...聚合商和分布式电源协商价格为400元/mwh,而实际交易价格达到410元/mwh,那么模式二中410~400元/mwh就是聚合商结算空间,而模式一所有交易空间全部是由发电企业间结算,所以结算价就等于交易价,但模式二中偏差考核需由聚合商承担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一、发电侧结算1、结算数据与周期优化2、合同电量与偏差机制调整3、新能源结算创新4、完善煤电机制二、用电侧结算1.流程效率提升2.结算模式优化3.偏差考核调整三
,降低偏差考核电费,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全流程偏差电量处理机制。...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推动建立“黔电送粤”优先发电计划责任机制,促进省间与省内偏差考核有机衔接,“黔电送粤”累计送电量3597亿千瓦时。
3.机组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并调用时产生的偏差。 新增:9.因电力调度机构原因未能完成agc调度闭环测试的 并网主体免于发电计划偏差考核。当月总考核电量不超过场站当月上网电量的 1%。
由于该类用户未与售电公司进行代理绑定,同时也未参与批发侧交易,按照现行交易规则,将面临如下风险:一是在现货试运行时期,按照现货规则对用电侧将实施中长期交易偏差回收,该类用户80%的电量将面临偏差回收;二是该类用户年度用电量将按相关规定面临年度偏差考核
坚持虚拟电厂与各类市场主体同权同责,平等接受交易电量约束和市场偏差考核,共同承担运行等相关分摊费用。
但这个a也不能无限大,毕竟我们前述还有日前和实际的偏差考核回收机制等着我们,所以我们还需要以规则规定的偏差考核系数c来作为限制条件。...这样就可以建立起日前申报系数a,日前偏差系数b和预测偏差系数d之间的关系,b=a/b。而b的取值范围受限于偏差考核系数c,所以最终申报系数a的取值上限为(1+c)*d。
总之,记住这两个视角,申报的并不一定就是预测的,但也不能差距过大,否则还有日前出清电量和实际发生电量的偏差考核等着你。电量明确了,因为不报价,也就会优先出清,即申报即出清,和用户侧主体一样。
2023年年底,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河北南部电网2024年绿电交易方案》,明确一系列激励机制,要求绿电交易优先组织、优先调度和优先结算;适当降低偏差考核,在用电侧售电公司购买绿电部分不受交易规模限制。...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向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汇报,配合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今年2月19日,衡水全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
此时,各类套利回收或偏差考核机制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正是中长期作为财务合同发挥避险作用的重要前提,而不应在高比例的合约覆盖率要求、严格的偏差考核等各种强行要求下,导致经营主体利益受损。...但对新能源来说,其功率预测准确性高度依赖于预测的时间,年度、月度的预测结果几乎不具备参考意义,只有临近至日及以内,预测偏差才会减少至合理范围。
售电公司合同偏差考核费用,原则上由其与产生偏差的相关二级用户共同承担。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合同(代理工商业部分,不含代理居民农业部分)偏差考核费用,由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承担。
该公司以效益为中心,聚焦电力市场形势变化,积极参与现货市场,充分发挥现货报价与不参与偏差考核机制优势,争取更高度电价格。
在批发市场中,为落实发售两侧高比例签约的硬性要求,避免因未足量签约导致偏差考核,发电企业不得不以低价与售电公司完成中长期合约签订。...同时新能源发电企业无需承担因欠发电量而额外支付的偏差考核费用,售电公司通常可以在绿电交易市场中依据代理用户绿电需求足额签约。二是售电公司在年度交易中基本落实高比例签约要求。
新能源出力难以精准预测,实际发电量与合同约定偏差较大,需承担高额偏差考核费用。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如何用好ai工具辅助我们解决问题,为电力交易提供高精度技术基座,也是当前行业所迫切需要的。
初期暂定免偏差考核范围为±10%。详情如下:...经营主体按“照付不议、偏差结算”原则,发用两侧解耦结算,月结月清。经营主体月度各时段所有省内交易合同(含优先发电计划)按照合同价格全量结算,根据交易合同净值与其实际发、用电量差值开展偏差结算。
其中,批发用户结算电量1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9%,结算均价0.4249元/千瓦时(不含偏差考核);售电公司结算电量13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结算均价0.4228元/千瓦时(不含偏差考核
售电公司完成市场注册程序后,全部电力电量(除所代理用户内部的居民、农业等保障性电力电量以外)必须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执行市场价格、承担偏差考核。...2.电力用户完成市场注册程序后,在成为直购用户、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相应终止之日起,全部电力电量(除居民、农业等保障性电力电量以外)必须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执行市场价格、承担偏差考核。
由于该类用户无批发侧交易电量,同时也未参与零售侧绑定,按照现行市场交易规定,将面临如下风险:一是在现货试运行时期,该类用户全部电量将接受现货市场分时价格,参与现货市场的偏差收益将按规定予以回收;二是该类用户年度用电量将按相关规定面临偏差考核
10%缴纳偏差考核电费。...4偏差考核虚拟电厂偏差考核与偏差结算紧密相连,是保障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的又一重要举措。它本质上是依据既定的考核标准,对虚拟电厂在电力交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供应或调节偏差进行量化评估与监督管理。
售电公司完成市场注册程序后,全部电力电量(除所代理用户内部的居民、农业等保障性电力电量以外)必须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执行市场价格、承担偏差考核。...售电公司完成市场注册程序后,全部电力电量(除所代理用户内部的居民、农业等保障性电力电量以外)必须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执行市场价格、承担偏差考核。
其次,批发侧电量,在原有确定的70%比例结算的基础上,对于出现欠用的市场主体,实施自动按均价调整合同电量平衡批零差量,这实际上取消了欠用主体的偏差考核。...;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对原有政策理解透彻,并充分利用交易中心公开数据进行批发交易的售电公司,通过预先减持自身合同持有量,在既定政策框架内减少了市场整体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