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2025年实施非能源类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个,年新增节能量1600吨标准煤;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
强化对相关产业的引导和培育,坚持自主培育和收并购协同驱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路径,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运维服务中的应用,发展绿色设计产品认证、绿色制造体系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等涉碳业务。
文件明确,健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对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环保餐具等行业中,出口受阻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给予一定补助。
进一步加强绿色制造专项宣贯培育,鼓励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零碳工厂”等示范企业。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和零碳制造试点示范创建,完成1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
进一步加强绿色制造专项宣贯培育,鼓励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零碳工厂”等示范企业。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和零碳制造试点示范创建,完成1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
聚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制造体系及绿色供应链建设、碳排放碳足迹管理能力提升等予以资金扶持。...的引导作用,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逐步转变,有效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及电池法案,区发改委会同区科经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再次修订《浦东新区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办法于2025年1月印发,对绿色制造体系及绿色供应链建设
进一步加强绿色制造专项宣贯培育,鼓励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零碳工厂”等示范企业。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和零碳制造试点示范创建,完成1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县域集群绿色制造体系。...(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政府国资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四、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市三级联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梯度培育的绿色制造体系。...文件提到,广西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24年培育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新增自治区级绿色工厂62家、绿色园区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构建形成国家、自治区
作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中天钢铁已累计投入近200亿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布局“风、光、储”新能源建设项目,持续探索工艺、设备、技术等减碳新路径。...中天钢铁作为国内领先的钢铁企业,已形成常州、南通、淮安三大生产基地协同发展的格局,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
这是继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之后,abb电气智慧电力业务在绿色制造体系再次树立里程碑。目前,abb在华已有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以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工业、能源、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为重点方向,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详情如下: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地)工信局: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梯度培育及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以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工业、能源、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为重点方向,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为完善国家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工业的绿色发展,工信部从2017年起组织开展国家层面的绿色工厂评选。截至2024年,中国国家级绿色工厂约6400余家1。
以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工业、能源、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为重点方向,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展望未来,中铝股份将继续发挥央企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构建更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不断革新技术、创新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贡献中铝智慧和中铝方案,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篇章。
另一方面,提出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绿色工厂创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和水经济。...各地还将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风电、光伏、核电、氢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建设。
200家工业企业完成节能诊断,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34家企业(园区、产品)入选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许继仪表成为全省11个“零碳”工厂之一。...超硬材料产业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电力(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上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制品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工材料、绿色建筑、低碳电力进入省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培育名单。
安徽: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启动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
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梯度培育机制,着力培育一批省级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努力打造一批省级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4个。
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77家。郑煤机智慧园区荣膺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建设工业微电网1055个,新能源装机294万千瓦,外电入郑276.9亿千瓦时。中原科技城“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三、工作要求(一)拟申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的企业、园区、产品,应为市级绿色制造名单或市级培育名单;拟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应属于省级绿色
加快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推行“企业绿码”,新培育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2025年,深化与特变电工、三一集团、奥的斯等重点企业战略合作,推动中船船舶、特变电工等项目投达产,支持百利装备集团发展抽水蓄能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有显著节能降碳成效的技术改造及产品应用,鼓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绿色制造体系。重点支持列入排污许可证重点和简化管理的氮氧化物排放企业开展氮氧化物超量减排改造。(四)建筑节能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