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供应链绿色监管,实施全国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企业积极取得建材、家具、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等绿色认证。...重点培育壮大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再生金属、废旧家电和工业设备等回收循环利用产业,积极发展再制造,大力推广再生材料应用。
强化供应链绿色监管,实施全国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企业积极取得建材、家具、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等绿色认证。...重点培育壮大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再生金属、废旧家电和工业设备等回收循环利用产业,积极发展再制造,大力推广再生材料应用。
强化供应链绿色监管,实施全国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企业积极取得建材、家具、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等绿色认证。...重点培育壮大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再生金属、废旧家电和工业设备等回收循环利用产业,积极发展再制造,大力推广再生材料应用。
上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会同国内相关单位牵头成立逆向物流与低碳供应链标准创新联合体,发布《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效益评估导则》。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关注国际国内标准动态。...国内,目前已制定《车用电动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等系列国家标准,正在研制《车用电动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
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已形成涉及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封装产业布局。同时,河北升还在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建设,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全覆盖。
1500万元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明和上海”)、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储循环”)设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云储斯蔚普”),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循环业务
据了解,赣州豪鹏是一家专注于废旧电池回收、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废电池无害化处理及高纯金属盐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8年9月荣登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岷山环能拟募集资金29,547.29万元,用于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一期)、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项目(一期)、网络智能化城市矿山回收系统项目(一期)、材料科学与城市矿山联合实验室项目、岷山环能光伏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据岷山环能招股书(上会稿),该公司拟发行股份不超过7000万股或不超过8050万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募集资金2.95亿元,用于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一期)、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项目
近日,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物理再生项目(二期)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物理再生项目(二期)由安徽吉枫循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选址于宣城市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园区兴宁路18号。拟建项目利用现有综合厂房配套电芯破碎生产设备,用于电芯破碎打粉。
65.特变电工能源电力设备产业改扩建项目66.中科绿源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回收项目67.华章宣化算力枢纽产业基地(一区)项目68.华章宣化算力枢纽产业基地(二区)项目69.河北宝宣数据宝之云华北基地项目
去年5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我省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能力水平。...去年8月,江西省发改委印发《江西省推动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企业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
据悉,该文件规定了车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安全及运行维护要求。...此外,电池管理系统应能就地和远程对梯次利用电池运行参数、告警、保护定值进行设置,并应具备梯次利用电池的保护功能,能发出告警信号和跳闸指令,实施就地故障隔离。
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其中利用量和回收量均按重量计算)。回收到的不可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应交由符合本规范条件的再生利用企业处理。
文件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要求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主要目标领域为低速动力、储能、基站备电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工作,其他的梯次利用领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团队将分析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过程中的电压、温度等关键数据,并将结果与德国研发团队分享,为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会上,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江苏华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友能源)在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福建奔驰)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试点项目。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装机的动力蓄电池的回收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承担直接销售至市场的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梯次利用企业承担生产的梯次利用产品回收的责任,各类企业要按照“便于交售、收集、贮存和运输”的原则设立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落实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推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600家、综合分拣中心数量超7个,培育10家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实施2个以上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利用项目。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推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600家、综合分拣中心数量超7个,培育10家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实施2个以上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利用项目。
文件要求,梯次利用企业应具有关键技术或主要产品的技术发明专利或3项以 上实用新型专利。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
根据贵州电网要求同步配置储能不低于风电场/光伏电站实际建设规模容量10%,满足2小时运行标准,储能电站需具备 agc、avc 及计划值接收功能,集中储能电站不能采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开发建设。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管理,落实梯次利用企业主体责任,鼓励采用租赁、规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产品回收的商业模式,促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规范发展。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较快,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产能较为充足,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正处于由试点示范向大规模商业化转变的过渡阶段,在多个领域已逐步开始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