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提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公司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供电服务举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品质,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便捷、智能、绿色的供电保障。精准施策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2025年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国家电网:创新供电服务 为区域发展增动能

2025-05-15 08:48 来源: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提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公司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供电服务举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品质,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便捷、智能、绿色的供电保障。

精准施策 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11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协同发展持续纵深推进,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

“天津的用电报装业务在北京就能直接办,‘跨省办’真是太方便了。”北京安达威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陶先生说。5月13日,该公司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投资的航空机载设备及航空维修产业基地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国网天津东丽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在现场仔细核查验收资料与施工质量,确保后续送电工作顺利完成。

此前,陶先生在“网上国网”APP提交用电报装业务申请,国网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员工完成陶先生用电报装业务的受理工作后,与国网东丽供电公司共享办电信息。国网东丽供电公司员工线上完成工单信息审核后,第一时间与陶先生取得联系,开展现场勘查,制订供电方案。

国网北京电力紧跟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电需求,所属16家供电公司先后与国网天津电力、国网冀北电力、国网河北电力建立“跨省办”合作机制,依托“网上国网”APP,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跨地域办理业扩报装、用电增容等16项用电业务,推动京津冀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电服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极大节省企业办电的时间和成本,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添动力。

5月9日,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中化大厦项目现场,大厦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正在有序进行装修施工。2024年9月底,按照工程进度,大厦楼宇内部电力需提前供应。国网河北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专人到现场协调,仅用45天就完成相关配套工程并验收送电。国网河北电力紧跟新区规划建设时序,深化实施“获得电力马上办”服务,推行“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定制式服务,高效保障客户用电早接、快接。截至目前,该公司在雄安新区已投运开关站144座、配电室1044座,保障380余个重点项目快速办电。

稳供强基 激发长三角创新活力

高可靠性供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公司深挖客户用电诉求,持续强化供电保障能力,提升供电服务品质,为勇立潮头的长三角注入强劲动能。

5月7日,在健适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厂区,神经介入等产品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医疗器械对于电能质量要求极高。供电不足以及电能质量下降将直接导致医疗设备故障。”企业电力负责人袁渊说。

国网江苏无锡供电公司以持续可靠供电为目标,通过全方位用能勘察,为其量身定制“光储充+微电网+能源增值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包含399.04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和108千瓦储能电池的用能保障,打造企业智能微电网项目。

针对先进制造业园区及企业高可靠性用电需求,国网江苏电力挖掘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参与电网调节潜力,积极打造智能微电网项目,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多类型资源,提升局域负荷自平衡和应急供电能力,为企业生产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

国网浙江电力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立足浙江“山海多能互补电源集群”的资源特征,发挥区域电网互济枢纽与能源智慧调节枢纽的基础优势,构建“大受端下大消纳、大枢纽下大调节、大经济下大支撑”三大场景,推动更多西南、西北地区清洁能源输入,提升清洁能源跨区消纳能力。该公司建设“主网、配电网、数字化电网”三张网,打造“城、乡、山、海”等典型场景配电网、微电网融合示范项目,在丽水建设智慧能源互联示范项目,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我们能顺利入驻,离不开电力公司的提速服务。”5月12日,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负责人刘松说。为保障该研发中心安全可靠供电,国网上海电力借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电经验,采用以220千伏干练站和绿洲站作为电源点的双电源供电模式,全力保障客户用电需求。

国网上海电力紧贴产业脉动,以接电提速、稳定用电、用能优化为核心目标,全面推行“先导式”主动服务模式,提前介入供电方案制订、图纸设计等关键环节。该公司启动“服务哨兵”机制,配备专人紧盯项目进展,多部门联合解决跨部门信息滞后堵点难题,推动重大项目接电提速,为民营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类民营企业提供全周期电力支撑。

全链条服务 助力成渝绿色转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成一山两翼、渝两江四岸,西部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速崛起、动能澎湃。

国网四川、重庆电力坚持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形成川渝特高压交流环网,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4年12月建成投运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每年可从川西等地区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推动成渝两地电网实现水火互补、电力余缺互济。

5月12日,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新希望华西乳业工厂车间里,一箱箱牛奶经过杀菌、检测、包装等环节后,等待运往配送点。屋顶上的蓝色光伏板将电能源源不断送到车间,驱动生产线高效运转。2024年5月,新希望华西乳业计划建设0.4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电力精算师”黄杰了解企业需求后,成立服务专班,分析工厂施工工艺、生产流程及用电需求,测算近三年用电数据及光伏发电曲线,为企业量身定制建设方案,节约项目成本23万元。

“光伏项目投运至今,发电量约2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84万元电费。”新希望乳业副总经理张宗元说。截至目前,电力精算服务累计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近2亿元。

在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25万平方米的屋顶,铺设了43853块单晶硅板。这座年发电1680万千瓦时的“空中电站”,藏着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为企业精心打造的“智慧能源网”——72台组串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产线动能,9台2500千伏安变压器保障可靠供电。国网重庆电力通过全链条服务,协助企业开展设备载荷检测和运行维护,联合攻克屋顶防水、电磁兼容等技术难题,让绿色电能与智能制造深度交融。如今,这座每小时下线35辆新车的“黑灯工厂”,正以“每度电创造18元产值”的效率,成为“重庆智造”的绿色标杆。

原标题:创新供电服务 为区域发展增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