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进能源向清洁化转型的关键产品之一,锂电池本身需要做到低碳、零碳,既有政策的迫切性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动力、储能电池主流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进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构建或规划。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并加入相关国际组织,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碳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力。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远景动力(AESC)宣布加入RE100绿色倡议,并承诺在2025财年结束前,实现全球运营100%使用可再生电力,严格遵循RE100的技术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锂电行业已有远景动力、LG、三星等电池企业加入RE100并作出承诺,其中远景动力的承诺时间最为领先。
公开信息显示,RE100是一项由国际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碳信息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合作发起的全球性倡议,旨在联合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共同承诺(最迟到2050年)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RE100要求成员企业每年披露用电数据和目标进展,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及气候目标承担更大责任。
截至目前,RE100已吸引了包括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超400家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国际企业参与。
多家主流电池企业积极推进零碳工厂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零碳领域的探索和进展也非常迅速。
据电池中国了解,宁德时代于2023 年发布了“零碳战略”,即 2025 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 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为全方位推进零碳目标实现,宁德时代对其生产基地进行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推进零碳工厂建设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提升零碳电力使用比例。截至2024年年底,宁德时代核心运营零碳电力比例提升至 74.51%,已拥有9座“零碳工厂”。
此外,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还表示,宁德时代已推出全场景零碳解决方案,将通过科技创新、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打造“零碳新基建”。
4月18日,宁德时代与茅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提出,将通过共同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工厂、零碳工厂样板,共同开发“零碳+”应用场景。
作为首批加入RE100绿色倡议的电池企业,远景动力早在2022年就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企业,并推出全球首批碳中和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依托远景全球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该公司位于鄂尔多斯、沧州、以及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工厂可实现100%绿色运营,持续向全球交付高质量电池产品。
在碳中和方面,亿纬锂能制定了"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的 CREATE碳中和战略目标。去年12月,亿纬锂能60GWh超级工厂建成投产,该工厂是集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化为一体的超级智能工厂。
国轩高科今年1月宣布,其位于安徽的金寨工厂荣获TüV莱茵颁发的T/CECA-G 0171达成零碳工厂证书,成为国轩高科首个零碳工厂,以及业内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制造零碳工厂。
在零碳探索方面,欣旺达聚焦“零碳园区”“零碳出行”两大业务场景,通过自主产品研发与系统集成设计,打造“源网荷储云”一体化零碳园区,“光储充换检”一体化零碳出行两大解决方案。
欣旺达兰溪产业园作为该公司旗下首个“碳中和园区”,自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系统,园区建筑屋顶铺设的光伏太阳能板,年发电可达 630 万千瓦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 4,678 吨。同时,该园区还通过引进外部绿电、绿证以及碳信用抵消等方式,辅助储能系统调节,实现园区100% 绿电全覆盖。
除了上述企业,正力新能、力神(青岛)、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海辰储能等多家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推进零碳战略。
政策强推“绿电”,锂电储能将大有可为
提升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绿电的比例,不仅已经成为电池企业出海的强制性门槛,而且因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也催生了储能应用的巨大市场机遇。
作为欧盟规范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法规,欧盟电池法规(EU) 2023/1542全面覆盖电池生产、使用、再利用及回收等各个阶段,旨在推进欧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
欧盟电池法规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碳足迹声明、限用物质、回收料、性能和耐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其中关于碳足迹的声明里,不仅要披露包括电池在预期使用寿命内产生的碳排放(单位:kgCO2e/kWh),还包括电池全生命周期阶段内的碳排放。随着法规实施细则的逐渐完善,后续欧盟将进一步明确碳足迹表现等级,并设定最终电池碳足迹的最大阈值。
这对于希望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电池企业来说,需要从电池全价值链角度降低碳排放,特别是在电池生产环节提升绿电使用比例。为满足这些要求,头部企业已开始在内蒙古、青海等风光资源富集的区域,建设100%绿电零碳工厂,通过配套储能系统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问题,以提升绿电使用比例,这也直接带动了锂电池储能的规模化应用。
与此同时,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国政府也在鼓励国内企业推进零碳战略。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首次被纳入2025年重点任务,这是零碳园区在中央会议上的“首次亮相”。随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多个重要场合,部署了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分类分档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等,鼓励其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将绿色电力消费信息纳入上市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以及包括锂电在内的重点用能行业,其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将会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稳步攀升,对光伏、风电和储能的需求将会“水涨船高”,进而推动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需求爆发。
原标题:422地球日特辑 | 零碳浪潮下,锂电企业交出了怎样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