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贾君君史若涵吴华清(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一、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倍增,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为绿色能源合作打开了空间。我国在绿色能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一)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评论 > 正文

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2025-04-16 16:28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 贾君君 史若涵等

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贾君君  史若涵  吴华清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一、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倍增,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为绿色能源合作打开了空间。我国在绿色能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断提高,绿色能源目标实现存在差距

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已有108个国家提高了其自主贡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3个国家提出力争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110亿千瓦的倡议。但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可行方案缺失,距离实现倍增目标有巨大差距。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在此前提交的194份国家自主贡献中,仅有14份明确规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总计约1300吉瓦,仅为全球倍增目标的12%。

(二)全球绿色能源资源储备丰富,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

全球绿色能源资源充足,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例,据估计,全球适宜集中开发的装机规模分别超过1300亿千瓦和2.65万亿千瓦,可用的年发电量分别达到347万亿千瓦时和5000万亿千瓦时,远超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量和用电量。目前,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在全球绿色能源投资中,约80%流向了发达经济体,其余20%流向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巨大的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其中,亚洲西部与中部、非洲北部与南部以及南美洲西部与南部,蕴藏着丰富优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水能等资源。对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加大投资力度,能释放巨大的绿色能源减排潜力。

(三)新能源发电经济性优势明显,绿色能源合作具有比较优势

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迭代,发电成本不断下降。2023年,光伏发电的全球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为0.044美元/千瓦时,是化石能源发电成本的44%;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全球平均LCOE分别为0.033美元/千瓦时和0.075美元/千瓦时,分别是化石能源发电成本的33%和75%。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优势,为选择绿色能源发展路径提供了经济可行性。此外,得益于新能源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我国新能源发电的LCOE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光伏、电池、风机、储能等产品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为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比较优势。

二、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的资金缺口巨大;在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中,潜在合作伙伴存在多维风险,降低绿色能源合作项目的吸引力;多国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深化国际合作面临不确定性。

(一)绿色能源投资融资机制不畅,资金缺口大、融资成本高问题凸显

加快发展绿色能源,需要高额的资本投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要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2020—2030年期间,资金需求保守估计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非洲国家资金需求为2.6万亿~2.8万亿美元。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达国家最终达成协议,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这与期望的1.3万亿美元资金规模相去甚远。此外,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融资成本高昂,其融资成本约是美国和欧洲的7倍,融资成本约占新能源项目总成本的50%。绿色能源投资融资机制不畅,导致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吸引力下降,阻碍绿色能源国际合作。

(二)潜在合作伙伴伴随多维风险,绿色能源合作面临不确定性

潜在合作伙伴存在多维风险因素,主要来自能源、债务、食品和地缘政治危机,以及合作方不同国家间的冲突,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是否达成合作共识,包括发展绿色能源的意识、对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认可度;二是国家能力,包括由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发展构成的基础能力,由电力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构成的绿色能源开发潜力;三是制度环境,包括外交关系和合作机制两个维度。当前,随着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断演进,潜在合作伙伴的多维风险动态变化,给我国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增加了不确定性。

(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涌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加剧。美国加征我国新能源出口产品的关税,同时,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表示要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也给绿色能源产品出口蒙上了阴影。以碳边境调节机制为基础,欧盟接连加筑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绿色能源产品的出口。此外,绿色能源产业依赖铜、锂、镍、钴、稀土等资源,绿色能源产品对这些矿产的需求量是传统能源产品的数倍。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势必导致新一轮的全球资源竞争,增加矿产的供应链风险。保障和提升绿色能源产业背后的矿产资源供应链韧性,是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前提。

三、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对策

基于以上所述,建议通过引导更多资金进入绿色能源领域,评估处置多维风险,合理化解分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一)发挥现有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撬动多方资金投资绿色能源

发挥既有的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利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市场机制,引导更多政策性资金和个人投资进入绿色能源领域。继续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功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能源项目,提供长期、稳定、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充分利用《巴黎协定》框架下第6.2条为国家间交易碳排放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市场机制,激励两国合作开发绿色能源项目,伙伴国可以获得来自我国的资金、技术等,我国可以获得项目产生的碳减排信用,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同时扩大绿色能源产品和服务出口,拉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以发达国家承诺的3000亿美元资金为基础,创新国家间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撬动数额巨大的私人资本,投资绿色能源领域。

(二)积极降低多维潜在合作风险,科学评估预警、及时分类处置

科学评估绿色能源合作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分类施策、合理处置。一是要建立系统观念,统筹合作共识、国家能力和制度环境三个方面,不断加深合作共识,多渠道提高国家能力,优化改善制度环境,降低潜在的合作风险。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划分潜在合作伙伴的风险等级,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及时更新风险提示,根据风险等级,因地制宜,确定项目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三是要建立突发风险处置机制,根据不同合作伙伴的异质性风险,及时应对、精准施策,创新风险共担机制,保障我国和合作方绿色能源项目的安全和基本利益。

(三)合理化解分歧、满足各方关切,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

遵循“平等合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合理化解分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满足各方的关切和诉求。在中美合作方面,可考虑将合作层次更多转移到地方政府层面,结合美国各洲的绿色能源发展需求,建立合作框架,实现可持续的跨境合作。在中欧合作方面,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将直接出口绿色能源产品转变为在当地投资设厂,为当地创造就业,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助力欧盟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考虑将欧盟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和产品引进国内,开展示范项目合作。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统筹国内资源开发和利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打牢绿色能源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基石。

原标题: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