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省间市场作用 筑牢电力保供基石
——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 常青
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
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市场作用来破解能源资源逆向分布难题、保障跨区电力高效调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在跨区跨省中长期交易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7月15日,带着这些行业焦点问题,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深入探寻答案。
中能传媒:我国为什么要充分发挥省间市场的作用?
常青:我国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客观上要求必须充分发挥省间市场作用。我国90%的煤炭、85%的太阳能、80%的风能和水能集中在三北和西南地区,而70%的能源需求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一基本国情要求通过省间市场推动资源全国优化配置,服务大水电、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助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东部发展。
新能源波动性和负荷尖峰化加剧了供需挑战。从发电侧来看,当前新能源装机达16.5亿千瓦,但“极热无风、极寒故障、晚峰无光”等问题时常出现,新能源对晚高峰负荷的保障能力不足;从负荷侧来看,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近年来空调负荷、采暖负荷快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持续增长,电网峰谷差逐年加大,一省一地难以平衡供需。我国不同地区新能源出力、负荷高峰时空交错,为省间互济创造条件。因此,开展省间市场交易,能利用地域差异实现余缺互济,保障供电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中能传媒:今夏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已达成1.65亿千瓦的跨区电力交易,这些电力主要来源于哪些地区和电源类型?这笔交易在缓解用电高峰电力供需紧张等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常青:这1.65亿千瓦电力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大型煤电、风光新能源基地及大型水电站,作为特高压跨区通道配套电源远距离输送,约1.22亿千瓦,占总量的3/4;二是能源富集地区电厂在满足本省需求后,通过省间市场化交易外送的电力,约0.43亿千瓦,占总量的1/4。
以华东区域为例,夏季高峰负荷预计超4.4亿千瓦,跨区送华东最大电力约7900万千瓦,意味着用电高峰时段,每6千瓦的用电负荷中至少有1千瓦来自山西、西北、西南等地的能源基地,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运行和居民用电提供坚实保障。近期,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负荷已创新高,这1.65亿千瓦跨区电力有效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用电需求。
中能传媒: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推动中长期交易“按工作日连续运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相比以往机制,效率提升体现在哪里?
常青:“按工作日连续运营”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服务保供转型的重要交易机制,主要有3项措施:一是优化交易流程,提升市场主体参与效率。每月初发布交易开市公告,明确月度及月内交易日历安排;每个工作日收集需求,次日完成交易,频次大幅提高。今年以来,省间中长期交易成交1499笔,同比增35.7%,电量1.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5%,灵活性和规模显著提升。
二是创新省间交易优先级机制,规范省间输电通道交易秩序。首创基于交易周期、交易品种等6个方面的优先级机制,纳入交易规则公开,解决输电通道“堵车”问题,交易效率大幅提高。
三是开展多输电通道集中竞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按月、周“打包”多个通道剩余空间,市场主体申报后集中撮合出清,实现“一次申报,多通道优化匹配”。截至6月底,超7000家主体达成19.92亿千瓦时交易,度夏期间增加跨区最大电力184万千瓦。
中能传媒:开展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为缓解区域电力紧张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与应急调度相比,其优势是什么?
常青:目前,我国省间市场已建立“中长期为基础、现货余缺互济、应急调度救急”的市场化模式。中长期市场覆盖年度(含多年)、月度、月内,确保长期供需平稳,是保供“压舱石”;现货市场反映短期供需,发挥价格“指南针”作用;应急调度则是市场化手段用尽后的兜底措施。
2024年,中长期、现货、应急调度电量占比分别为94.84%、5.13%、0.03%,这一体系既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发挥了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形成了长效机制。
中能传媒: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供需缺口时,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是如何协同保障电力供应的?
常青:两者通过“中长期筑牢基本盘、现货余缺互济”实现协同。首先,中长期市场在年度、月度和月内,充分利用省间通道能力,通过互济、错峰支援等灵活交易筑牢保供基础;其次,现货市场在中长期交易基础上,针对突发缺口通过日前和日内交易实现短期互济,及时补充供应,共同保障电力稳定。
中能传媒:未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在推动跨区跨省交易市场化方面有哪些规划?是否会拓展市场主体和交易品种?
常青:主要有五方面规划:一是扩大交易范围,完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全国电力及绿电资源优化配置和溯源。
二是延伸交易周期,推动多年期交易稳定供需,扩大多年期绿电交易;同时提高多通道滚动撮合交易规模和频次,与现货市场衔接。
三是服务沙戈荒大基地“联营不联运”模式,由风光火储组成联营体与消纳省协商交易,挖掘电源群内部调节潜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四是提高多通道集中交易比例,在周、月度基础上开展年度集中竞价,形成有效价格信号。
五是创新区内省间交易品种,缩短周期、扩大规模,建立连续滚动撮合交易,创新抽水蓄能、需求侧等调节性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保供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
原标题:电力“跨省拼单” 破局能源“时空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