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海南将通过7大方面重点任务的22项具体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全省碳达峰,2045年前全面完成海南低碳岛建设,将海南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低碳发展先进理念、技术和实践成果的窗口。
按照《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相关安排,2025-2027年为先行示范阶段,海口江东新区为率先启动的示范型低碳城区,聚焦“绿色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管理运营”4大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将江东新区生态CBD建设成为近零碳示范区。
“江东新区生态CBD通过生态基底保育与重塑、窄路密网规划设计、立体空间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复合绿化、集中供冷等措施,在‘生态韧性、清凉节能、能源清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
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规划统筹部相关负责人向小编介绍,目前,江东新区全域综合能耗总量为19.52万吨标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0.353吨/万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3.36吨/人,远低于海南和全国排放水平。
据了解,根据工作计划,到2035年,江东新区将通过实施各类减碳措施,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碳排放量降低60%。系统围绕“能源系统、建筑降碳、交通脱碳、产业优碳、资源循环、能碳管理、固碳增汇”方面制定江东新区整体降碳实施路径。通过实施“绿色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智慧管理运营、资源循环利用”四大类共15个项目,协同清凉城市建设,最大化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绿色能源供给和就地消纳利用,持续优化提升智慧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江东新区生态CBD低碳运行目标。
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具体措施:
统筹零碳供能和用能消纳,夯实新型能源系统底盘。
清凉城市建设与建筑绿色化改造并重,合力降低建筑能耗。
推进交通电气化进程,完善设施建设,推进交通领域脱碳。
通过绿色低碳系统建设促进“4+X”产业协同降碳、梯级利用。
建设新市政、改造旧市政,提升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水平。
以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为核心,搭建设可视化、智慧化能碳管理平台。
推进蓝绿系统由“绿量”向“绿质”转变,探索蓝碳增汇和农业固碳技术实践。
接下来,江东新区将以《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为总纲,通过以上七项具体措施,系统推进江东新区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分阶段、分步骤、分片区将江东新区建设成为近零碳园区,践行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