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到来之际,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5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经过组织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公告等严格程序,全国共有60家单位获此殊荣。其中,鄂尔多斯机场以创新推进“零碳机场”建设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典型案例,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标杆。



今年2月,远景为鄂尔多斯机场提供了包括EnOS智能物联平台、云边协同AI微网控制系统、用户侧智慧储能柜在内的零碳综合能源产品,结合机场航站楼的空间优势与区域资源禀赋,助力机场打造“光储充”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项目正式落成后能够实现航站楼100%零碳供能,年减少碳排放9500吨,相当于种植52万棵冷杉的生态效益。
作为年客流量超百万的重要航空枢纽,鄂尔多斯机场曾面临典型的高碳排挑战:航站楼用电高度依赖市电,制冷采用高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的氟利昂机组,供热依赖燃气锅炉,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如何在不影响航班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零碳排?
2024年,鄂尔多斯机场启动了“零碳机场”科技示范项目,聚焦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智慧管理等领域,以二氧化碳冷热工质为基础,融合光伏发电、电池及地源井储能和综合能源管理等多重技术,构建“光储充绿电+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创新地源+新型空气能+跨季节储能+AI智算”供能体系,争创国内首家具有科技示范意义的“零碳机场”。同时,鄂尔多斯机场还与北京大学院士团队、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共同助力机场绿色转型。

远景在鄂尔多斯机场建设的一期储能系统采用AI协同控制的智慧液冷交直流一体储能柜,以行业领先的高能量密度和高系统循环效率,确保了能源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电能的商业价值已突破传统峰谷套利这个单一模式。远景创新性提出的“内循环+外循环”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多场景协同运营,能够全面释放储能价值。在鄂尔多斯机场项目中,这套方法论得到成功验证:自投运以来,通过AI智能算法优化运行策略,大幅提升绿电消纳率和经济效益。远景智能算法构建的动态决策系统,自动切换最高价值的运行模式(包括容需管理、现货交易、虚拟电厂等),推动储能从“被动套利”转向“主动增值”。
作为AI“能源大脑”,远景自研EnOS智能物联平台搭载云边协同微网控制系统,通过动态跟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发电曲线及负荷曲线,实现机场光储充毫秒级响应,有效缓解电力供需错配,大幅提升能源运营效率。远景帮助鄂尔多斯机场打造的储能系统调度平台同时具备数据可视性、学习便捷性及运维精准性等优点,为机场能源治理协同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重构机场能源基因。”项目负责人表示。鄂尔多斯机场的实践证明,零碳转型绝非环保负担,而是效率革命。该模式目前已列入内蒙古重点科技专项,未来将推广至全国30+干线机场,预计到2028年可带动行业减碳300万吨/年。远景通过“硬科技+软平台”的组合拳,再次验证了在零碳交通领域的系统解决能力,为“双碳”目标下的中国乃至全球航空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鄂尔多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