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该套平台已在广东投入使用。在位于广东广州的监测大厅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先期接入该平台8座电化学储

首页 > 智能化 > 市场 > 正文

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投用

2025-04-15 09:18 来源:中国电力报 

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该套平台已在广东投入使用。

在位于广东广州的监测大厅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先期接入该平台8座电化学储能站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警、事故还原等各项功能运行稳定。“2025年底前,该平台将接入我国南方区域85座大小规模各异、位置节点不同的储能电站,整体规模将超过全国新型储能在运装机总量的2%。”平台研发团队总负责人、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副院长陈满介绍。据了解,该平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的子课题成果。

与抽水蓄能电站不同的是,新型储能产业以电池芯为基本单元的电化学储能站构成,单体数量繁多、系统结构复杂。“我们把各个电站470多万个监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再运用‘云端’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帮助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地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准确率高达97.6%。”作为研发团队主要成员的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数据资产研究所所长张豪表示。

一体化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准确诊断,是整个平台研发的难点所在。为避免多个储能电站同时传输数据造成“拥堵”,研发团队重点开展了平台的数据结构优化和算力科学分配,实现数据计算通道与接入电站数量的同步增多,达到平台建设的“吉瓦时级”规模目标。为了使代替线下人工监测的远程数据监测能够真正“信得过”,团队在研发过程中进行了上千次的数据分析试验,确保设备缺陷的数据特征被精准“捕捉”,保证该平台运用的高效准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