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伴随新建碳捕集装置入口阀缓缓打开,标志着CPECC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国内首个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引进分厂)碳捕集装置调试成功。作为国内首个天然气净化厂尾气碳捕集工业化项目,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将CO₂用于回注驱气的示范项目,其碳捕集装置是国内首套低压、中低浓度碳捕集装置。项目采用CCUS-EGR(碳捕集+回注驱气)新模式,即运用化学吸收法对尾气处理单元排出的CO₂进行捕集,预计年捕集CO₂约2.65万吨,并回注至地下,可提高采收率约10%,并实现碳源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针对项目原料气低压且低浓度、工期紧张、界面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西南分公司充分发挥设计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组建以油气加工室、采购部、施工投产运维部等部室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项目执行团队,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统筹协调设计、采购、组橇、施工各环节,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引进分厂密切协同,有力确保项目高效设计建设。
运用新工艺
针对CO₂相对集中,且量大、低压、低浓度的特点,西南分公司与西南油气田公司进行多次交流,最终决定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尾气处理单元排出的CO₂进行捕集,并采用西南分公司CPC-3碳捕集专利技术及工艺包,大大降低碳捕集装置捕集成本和装置能耗,探索出了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关键路径。
践行“六化”建设
针对项目界面复杂、施工周期紧等难题,西南分公司深入践行“六化”建设模式,并采用分公司4.0模块化技术,结合设备成套供应、现场深度预制方式,全面扩展作业面,高效完成7个橇组、近2万达因焊接工作,有效节约工期30%,同时相互融合设计集成平台、材料控制平台及施工管理系统等,确保了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强化组织协调
建设过程中,采用“固定视频监控+AI识别”方式,强化“两个现场”风险管控,确保建设全程安全顺利;针对碳捕集专利技术及工艺包首次应用问题,西南分公司协同西南油气田公司编制运行调试方案、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10余份,并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优势,协调各单位做好建设过程无缝对接,为项目顺利投运打下坚实基础。
碳捕集装置调试合格,不仅实现了CPC-3低压低浓度碳捕集专利技术的成功转化应用,丰富了西南分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而且为持续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经济”双可行性样本。下一步,西南分公司将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净化总厂等参建单位紧密合作,总结设计及操作运行经验,复核装置能耗及运行成本,开展碳捕集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