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

首页 > 碳管家 > 碳交易 > 碳配额 > 评论 > 正文

全国碳市场扩容,高耗能企业如何应对?

2025-03-31 14:48 来源:北极星能碳圈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

政策利好,碳市场扩容,加速高耗能行业淘汰整合

政策层面,此次扩容体现了国家推动"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方案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对能效领先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设置严格的减排目标。以钢铁行业为例,方案明确要求到2026年吨钢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下降20%。这种差异化的配额分配机制将有效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纳入管控的企业在获得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的同时,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建立实时在线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未履约企业将面临包括罚款和停产整顿在内的严厉处罚。

市场层面的影响呈现短期压力与长期机遇并存的特征。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将面临显著的履约成本压力。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可能因难以承担这一新增成本而被迫退出市场,这将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能效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盈余配额获得额外收益。同时,满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的企业还能获得出口优势,以水泥行业为例,低碳产品出口欧洲的利润率可提高8%-12%。

技术突破,提升高耗能企业造血能力

技术创新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路径。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铝冶炼企业通过直购绿电和自建光伏项目,可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35%,实现吨铝碳排放下降45%的效果。钢铁行业的氢能应用也取得突破,多家企业开发的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5%。

能效提升方面,水泥企业应用的"能碳污"智慧平台通过实时优化生产参数,实现年节电1.5亿度,减排8万吨的成效。CCUS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快,某水泥集团建成的CO₂捕集示范线,年捕集能力达8万吨,成本已降至180元/吨以下,加之政策对CCUS项目给予35%的投资补贴,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面对新的政策环境,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建立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团队,运用碳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利用区域碳价差异优化跨省交易,都是参与碳市场的有效方式。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也至关重要,钢铁企业联合成立的"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和铝冶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智能节电系统,都是成功的实践案例。此外,布局绿色供应链也是重要举措,包括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低碳燃料,以及为下游客户提供附带碳足迹标签的产品以获得溢价。

根据方案规划,到2026年全国碳市场将覆盖85%的工业排放,碳价可能突破120元/吨。氢能炼钢、铝电解惰性阳极等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规模化应用。

随着中国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我国在全球碳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将不断提升。这些发展趋势都将持续推动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升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