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建设是大势所趋。”多名业内人士一致表示。电力现货试运行一般从模拟试运行、结算试运行,逐步过渡到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最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结算试运行标志着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市场规则真正从纸面走向了真金白银的交易结算。2019年,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在国内率先启动结

首页 > 配售电 > 电力现货 > 评论 > 正文

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出来的“一小步”

2025-01-02 11:32 来源:广东省能源局 

“电力市场建设是大势所趋。”多名业内人士一致表示。电力现货试运行一般从模拟试运行、结算试运行,逐步过渡到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最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结算试运行标志着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市场规则真正从纸面走向了真金白银的交易结算。2019年,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在国内率先启动结算试运行,经历了日结算、周结算、月结算后,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连续不间断的结算试运行,连续结算试运行跨越整年,为转入正式运行筑牢了基石。

广东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力市场,更是电力市场建设先锋。广东电力市场的“一小步”,可以为后续其他省区的改革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加快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一大步”。

勇于攻克“卡脖子”难题

“无现货不市场”,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体系设计的核心环节,而现货出清算法作为现货市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我国电力市场而言曾经也是“卡脖子”技术。

广东勇担使命,充分做好“示范田”的角色,率先发布全国首套现货实施方案和配套交易规则,确立集中式市场模式,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完整电力市场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确立新坐标、指明新路径。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面临用电需求及峰谷差大、现货计算出清规模大、对算法性能要求高等现状。“自2018年以来,广东多次主动组织专家学者论证市场模式和关键问题,在国内暂无参考样本的情况下,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始终注重加强市场核心技术攻关。”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管理部高级经理蔡秋娜指出,“虽然国外有现成的技术支持系统,但采购费用动辄上亿元,且系统功能也无法有效适配广东需求,市场出清的核心算法只能靠自己。”

正是在这种敢闯敢试的氛围下,广东在国内没有任何参考和借鉴经验的背景下,走向算法设计和开发第一线,根据广东电网运行特性,成功研发了广东现货出清算法,并创新提出了“动态运行备用约束”等多项理论,解决了“电能量与调频融合出清”等多个复杂的技术难题。

此后,该技术系统在3个多月时间实现百余类数据的互联互通,核对数以十万计的变量和约束条件。最终,在数千条优化算法公式、数十万公里飞行里程、过百万字技术材料的见证下,现货交易结算技术支持系统经受住检验,为建成全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货技术支持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能源机组、独立储能电站逐步入市,我们对技术支持系统开展了多轮改造,包括现货交易的参数及对应关系、信息披露、申报环节、交易出清、结果发布、结算环节等多个模块,确保新型主体能顺利参与交易。”广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专家指出。

先于全国探索需求响应

在用电高峰期,科学合理地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可以促进电力的供需平衡。“需求响应交易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用户主动参与削峰调节。”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将成为广东在保障电力供应、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的一个新尝试。

2021年5月17日,广东首次开展市场化需求响应,激励引导用户主动节约用电参与削峰、避峰。有数据显示,仅通过13个交易日,需求响应最大中标容量便突破100万千瓦。这相当于快速投产一台总投资数十亿元、每小时“发电”量100万度、可灵活开停的“零碳”机组。

“在本次运行中,广东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市场化需求响应收益向市场用户疏导的长效机制,实现了‘钱从用户来、回到用户去’,让主动响应的用户享受更大的改革红利。”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展研究部经理王浩浩说。

市场的高效运行转变了发电行业的投资和经营理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助理左东辉认为,灵活多样的交易模式,也为多种类型机组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渠道和手段。

此外,实行市场化需求响应能有效利用市场削峰填谷,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根据成交数据显示,2021年5-12月,参与广东需求响应的市场用户费用为9.8亿元,大部分由响应用户获得。

需求响应交易也带动售电公司积极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华润电力相关负责人说,售电公司可以根据实时价格信号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购电策略、降低用户成本,不再局限于电力销售业务,而是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变。

广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蔡秋娜表示,市场化需求响应是引导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的有效手段,对保障供应紧张时段的电力安全及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序推动新能源入市“生长”

“双碳”浪潮之下,大批风光新能源加速建设。为促进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多省区着力推动新能源进入现货市场。广东2022年底在南方电网范围内率先启动新能源试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推动11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新能源2025年全部参与现货市场交易。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不仅要适应风光等电源的波动性,也需要储能的参与,使系统均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调节能力。2023年9月,广东出台《广东省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细则(试行)》,为独立储能入市提供机制支撑。

2023年10月1日,宝湖储能站在国内率先以“报量报价”方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实现独立储能由计划调度向市场调度转变,同时广东也成为首个放开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的试点省份,标志着广东迈出了储能市场化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此外,万羚、峡安储能电站参与区域调频市场,为系统提供快速调频资源,实现自主分时选择参与现货市场或调频市场,“分时复用”正式落地。

“以市场化手段激励储能响应系统调节需要,既提高储能利用率、又实现峰谷价差盈利,有效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提高系统消纳新能源能力。”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王浩浩指出。

业内行业专家指出,电力现货市场能以全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的方式消纳新能源,通过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投资和消纳,让市场作出理性选择。

当前,进入广东电力市场的主体已达8.5万家,新能源入市规模已突破千万千瓦。报量报价、全电量出清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模式也被广西等省份采用,并应用于区域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新能源加快进入电力市场的同时,也使得广东产业经济发展更加绿色、更加低碳。广东绿电交易已实现全覆盖,参与绿电交易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已达110家,占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总数(376家)的29.3%,购买绿电的用户数量已达430余家,行业也从化工等传统产业,拓展到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再到高科技及大数据等产业。广东电力交易市场正向“新”而行、借“绿”生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