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绿交所发布了《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最即将开展的CCER交易细则进行了公布。相关内容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交易初期只允许挂牌交易。
关于交易方式,其实在CCER交易机构确定之初就一直有人向我打听。因为不同的交易方式将决定投资者、开发者及项目业主之间的合作模式。
比如常见的CCER预购模式,买家前期支付一些定金,等CCER签发出来后,约定与CCER现价xx%的方式进行最后的交割。这种交割方式需要交易所支持大宗协议交易。
然而,在发布的公告中,早期并不支持这种交易方式。对此,北京绿交所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明确的价格信号尚未形成,为了稳定市场预期、提升交易活跃度、促进价格信号形成,市场初期只开展挂牌协议交易。

所谓挂牌协议交易,就是买卖双方各自挂牌申报,如果条件适合就成交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公开的,不能以某个特定价格定向地卖给某个人,所以假如是前面那个预购买的例子,业主在签发CCER后就没法把CCER转移给买家。要想转的话,还得等大宗交易。
当然,绿交所这样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公开的交易更容易找到CCER明确的价格信号,目前新CCER还未上市,是个全新的产品。唯一可以参考的价格就是配额的价格了。但CCER除了履约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投资者配置金融资产(炒作)的需求,所以价格会与配额有所不同。
但是,这里面有个不可控的因素,那就是早期的CCER太少了,可能会造成严重供需失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的。
比如,目前唯一登记的项目在明年1月或者2月完成了签发。那么这笔大约100万吨的CCER至少在1~2个月内是市场上唯一的量(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项目登记)。我相信业主不大可能会把所有的量放出来,最多放一半,差不多就是50万吨,参照配额价格,我们按100元每吨算,那么市场体量也就5000万左右。
这么小的体量很有可能造成市场的无量上涨,然后在这一两个月内把CCER价格堆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直到后续大量CCER入市才会让CCER回归正常价格,恐怕到那时才可能形成真正的价格信号。
当然,即使所有交易类型都开放,也解决不了初期僧多粥少的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等CCER开闸啊。至于初期到底能涨到多少,欢迎各位留言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