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输配电价第三监管周期执行满一年,盘一盘这一年电价的变化。继续书接上文,我们先来聊聊输配电价改革中的主角,也就是输配电量电价部分。(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广义的输配电价包含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其中前者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输配电价,对应单一制还是两部制,再对应不同电压等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评论 > 正文

结构重塑的输配电价

2024-06-11 14:38 来源:黄师傅说电 作者: 黄师傅说电

国家输配电价第三监管周期执行满一年,盘一盘这一年电价的变化。

继续书接上文,我们先来聊聊输配电价改革中的主角,也就是输配电量电价部分。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

广义的输配电价包含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其中前者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输配电价,对应单一制还是两部制,再对应不同电压等级的价格。以每度电多少钱这样的形式所呈现的电量电价。

而后者容量电价,与之相关的就是基本电费。按供电容量收取,或者按实际最大需量,或者合同最大需量收取。不过这个价格并不是按照电量的折价,而是以每千伏安或者每千瓦多少钱这样的形式呈现。

二者最后形成的费用一并构成输配电费,这部分依然执行目录电价,也可以称为目录输配电价。

该收入是政府准许的电网公司收入,用于输配电设备的投资回收以及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稳定的交叉补贴等等。

这一篇,我们仅说前者的变化。

两出之后

第三监管周期对于输配电价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内部结构的调整。

其中原本在第一和第二监管周期都纳入到输配电价中统一征收的线损和抽水蓄能容量费,在第三监管周期从输配电价中剥离。

前者单列成为电价组成五大部分中的一项,数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堪比上一篇的交易电价和本篇的输配电价。

后者虽然也单列,但属于系统运行费中的一项,地位相较于前面的三位大哥还是要矮了一头。

其实每次输配电价的核定,都需要对当地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入,合理运营成本等方方面面进行核算,这是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可能现在仅仅是第三监管周期刚过一年,但我相信第四周期的相关准备早已经开启,至少每年每月具体费用的整理和归集都会按月开展并申报监管机构。

电网的资产一方面在投入,一方面也在折旧。而电网职工人力方面有人退休也有新人涌入。

所以以准许成本+合理利润方式核定出的价格,在每个周期内也不尽相同。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关心价格是怎么来的,只会关注现在和过去到底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未来会是怎么样一个走势。

所以,我们也尝试结合这一年的公布的电价情况,来测算一下这两部分调整出输配电价后,整体输配电价方面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

核算依据

参照系就用第二监管周期的数据,统一选用最为常见的10kV单一制以及两部制价格。

第二周期比较简单,就是一个价格,查阅当年的文件就可以获得。

第三周期因为剥离了原来在内的两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把二者加回来统一处理,这样前后之间的比较才算完整。

线损费和抽水蓄能容量费都会每月公布,但有一个小项目叫做代购上网电量线损费用新增损益。

考虑到这个损益也是由上网线损费形成的,故理应也纳入到这部分总体费用中。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暂不考虑市场化交易户和电网代购户在有些省份可能执行的是不同的上网线损价格,统一按照发布的代购表中的数据处理。

比较结果

在各个区域内选取一些省份的数据进行比对。

21.png

10kV两部制用户

22.png

10kV单一制用户

10kV用户可见,将线损费和抽水蓄能容量费加回来之后形成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用户执行的价格中,单一制多少都有些上浮,但幅度不大。两部制用户上下浮动均有,也维持在3分以内的浮动水平。

而新型电力系统在建设,更多的电网改造升级迫在眉睫,尤其是配网,已经在影响部分地区新能源的消纳。而这部分投入,也必定会被纳入到下一周的输配电价核定中。

彼时谈起现在的智能配网,特别是农网在面临电能质量、新能源消纳和电动汽车下乡这三重压力下的投资改造。

这部分费用该谁出呢?我觉得显然是电网公司,只不过最终还是会被纳入到下一监管周期的输配电价中,依靠未来的电费收入来回收当下的资产的投入。

还剩下什么

虽然不像交易电费那样有出也有进,但对于依然留在输配电价中一些明示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是可以继续聊一聊。

这并非是一些具体的变化,而是我对于他们理解上的一些变化。

以前就是知道这个名词,但现在随着写作的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自己也对它们产生了一些新认识。

增值税

电价里面含税,这个天经地义,电力也是一种商品,用户交电费,电网公司开具13%的增值税发票。

所以输配电价中明确含增值税,并不是说其它公布的价格部分就不含税了。

翻看电费单据及配套的发票,电费单上所体现的金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含税的总额。

稍微可能有点差头的,就是有些省份在收取的“农网低压维护费”。

这部分国家规定可以免收增值税,所以还在收取该部分费用的省份,在每个月企业的电费入账凭证里,不仅有一张电费发票,还有一张关于这个“农网低压维护费”的收据。

而对于一些电量的补贴类收入,比如早年全国的光伏发电量补贴,因为电网公司代为拨付,所以依然要业主向供电企业开具收入发票。

有意思的就是,在增值税调减的那段日子,17%→16%→13%。

因为补贴并非是按月发放,而是有很大程度的滞后,所以也造成了在13%增值税税率的时候要结算17%增值税税率时代的补贴。

经历过的朋友们知道当时为了这个税率的发票奔走,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儿,眼巴巴的等补贴,真下来的时候发现发票居然成了个槛儿。

基期交叉补贴

第二监管周期的时候,输配电价明列包含交叉补贴。

但第三监管周期的时候,表格下面的小字已经改为包含“基期交叉补贴”,多了“基期”这两个字。

曾经在《简析交叉补贴新增损益的产生》一文中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大致可以理解为,预先已经在输配电价中埋入了一个交叉补贴的定额,用于补偿居民和农业用户的供电成本。

但可能具体执行时候发现,按照输配电价收上来的补贴费用不足以或者已超过当月所要承担的交叉补贴总额度,也就是说产生了交叉补贴新增损益。

这部分损益滚动清算,由全体工商业用户进行分摊或者分享。

以前的时候,这个损益肯定也有,不过不会体现在外。电网购销差确定输入,盈亏都含在里面了不再向外关联。

但现在一方面只允许电网收入输配电费部分,那么其它部分自然电网要厘清,损益并不是凭空出现,只是当初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还有一个点,就是参看每个省跟进2023年第三监管周期526号文的省发改委文件,大部分也都明列了本省基期交叉补贴的额度。

大概是几分钱每度电的水平,各省水平不一,而且"自备电厂"的自用电量是要承担这部分交叉补贴的,还有附加基金。

而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算自备电厂。

区域容量电价

去年5月份随着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公布的,还有同周期内的抽水蓄能容量费以及重新核定的区域容量电价。

这个区域包含了5大部分,分别是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和华中。

虽然国网还有西南分部,但在这个区域电价划分里,重庆市和四川省是被划分在华中区域的。

这份电价表也体现了一种两部制,也分为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

其中电量电价每个区域统一价,可以当做这几个省构筑成的一个更大区域内的外层输配电价,而里层就是各省公布的输配电价。

这个价格有什么用呢?外区域来电是要交这部分过网费的,来一度交一度的钱。

而容量电价呢,采用了度电分摊的形式,并没有分摊给刚才提到过的外来电量,而是以销售电量为准进行分摊。

而这部分容量电价以度电折价的形式被包含在了各省公布的省级输配电价中,同一区域内各省分摊的价格也不同。

23.png

可见两部制的定价方式在电价构成里真的是处处可见,以前因为只看用户侧,所以在意该用户所在省的输配电价。

但殊不知往上还有区域输配电价,区域与区域之间还有特高压交直流、换流站等单独核定的输配电价。

哪怕是刚才提及的区域容量电价,也是在第二监管周期时候一同纳入省级输配电价里,在一周期的时候并不在列。

所以从源头的交易电价、经过中间的输配电价和损耗,最终抵达用户门口。也要根据这个源头和门口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看看其中要承担的输配价格和损耗折算。

那么下一篇,就聊聊这个单列成同等地位的上网线损电价,看看这一年其究竟呈何形态,又给我带来了哪些新的理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