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能源企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日起《中国石油报》推出《面对面》栏目邀请院士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一起来

首页 > 能源 > 石油 > 评论 > 正文

当前油气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这三点!

2024-05-17 17:32 来源:中国石油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能源企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日起《中国石油报》推出《面对面》栏目邀请院士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一起来听“大咖”怎么说!

依靠油气核心技术革命性突破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金声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大,油气领域由常规向非常规时代大幅迈进,深层超深层等非常规油气已成为我国油气重大战略领域,实现这一领域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工程技术来一场新的革命。当前来说,要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要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的积累性突破,实现革命性创新。经过10余年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部署、“大平台井水平井+一趟钻”提速和水平井分段压裂2.0增产等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体系,“扩眼+膨胀管”井身结构拓展、精细控压等深井超深井工程技术体系。实现革命性创新,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前,应更加注重系统凝练科学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形成叠加效应。通过学习曲线的建设、精准导向钻井技术和极限限流压裂等技术的创新升级,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革命性突破,通过包含重点区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非标高性能膨胀管等井径钻井技术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的革新,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开发,从而为油气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要注重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的持续攻关,驱动原创技术突破。非常规油气开发面临着地质钻井动态协同优化算法缺乏、钻井提速非线性控制难度大、工程材料环境适应性差等诸多难题,要做到非常规油气长水平井高质量建井,必须要围绕阐明科学现象、机理、规律以及重大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储备非常规油气原创理论方法,开展非常规储层非线性远场探测机理、自适应环境的工程材料研发等基础科学的攻关,实现非常规油气基础理论质态跃升。万米科探井工程面临着超深、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地应力以及复杂岩性、压力带来“涌漏塌卡”等重大难题,难度比肩“嫦娥”探月、“蛟龙”下海,我们必须打赢打好“井工程”基础性前瞻性技术攻坚战,持续夯实工程物理学、应用化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研究,加强井下钻柱振动传播测量机制、耐高温环保新材料研发等全井筒工程的前瞻性布局,加速实现万米级钻柱振动和憋卡防治、耐240摄氏度高温钻井液等多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才能从根本上开辟出油气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境界。

要注重多专业跨领域交互融合创新,实现技术协同性突破。智能钻完井技术作为钻井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将引领未来油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一技术未来将形成无人、协同、高效的钻完井模式。我们必须要加快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赋能钻井工程技术革命,抢占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不断强化钻井技术同数智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电子传感器、钻台机器人和智能工控系统对海量数据高效传输和利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钻井工程融合实现人机交互,提升钻井仿真模拟和钻前预测技术的准确率,形成软硬件协同的智能化钻井集成系统,打造智能钻完井技术云生态,提升钻完井作业效率、安全性和决策质量,进一步拓展油气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革命性突破主要来自技术本身的不断深度积累与发展、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的创新驱动作用以及多项技术群的协同性突破。抓住这些重点和关键,才是抓住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才能实现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石油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