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浓烟滚滚的化工厂,华丽变身成为市民打卡的城市“绿肺”,低碳绿色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再获国家级殊荣,成为首批23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之一。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城市绿心项目成为北京市辖区内唯一入选案例。
城市绿心地处“一带一轴”交汇处,2020年开园迎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缩影。作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新能源利用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最终从全国15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
城市绿心“绿”在哪里?据介绍,城市绿心从最早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全环节、全领域采取节能降碳措施。例如,以智慧电网为低碳能源系统枢纽平台,能源供给主要为光伏、地源热泵和绿电进京等。在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绿心通过生态修复加快提升区域碳汇。建筑方面也融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和工业厂房利旧改造。
作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绿心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城市绿心内,既有光伏、地源热泵、蓄能、绿电,也有绿色建筑、充电桩、生态修复和智慧管理等,这些低碳应用场景实践形成的有效经验,可快速推广。
以2023年为例,城市绿心使用绿电180万千瓦时,供冷供热以地源热泵为主,区域内光伏发电全部消纳,再加上区域林木碳汇的抵消,使得城市绿心的碳排放量明显下降。2023年,城市绿心碳排放量仅约1694吨。
粗略估算,1694吨碳排放量大体相当于燃烧627吨标准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按照城市绿心内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计算,城市绿心的建筑碳排放量仅相当于同等规模住宅碳排放的八分之一。相比其他区域,如此大规模大体量的区域已实现“近零碳”运行。
按照计划,预计到2025年,城市绿心用能终端将全部电气化,并全部采用绿电,实现“零碳”运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