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7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印发《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以加快建设区域交通物流中心为引领,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

首页 > 电力软件 > 管理软件 > 政策 > 正文

四川南充:建立气象与电力负荷预测预报模型 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

2023-12-01 13:55 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7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印发《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以加快建设区域交通物流中心为引领,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构建全面融合“铁水公空”的智慧交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调配储运气象服务水平。建立气象与电力负荷预测预报模型,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围绕南充市旅游康养总体规划,挖掘气候生态资源,打造特色气象服务产品,创建气候生态品牌,促进旅游康养产业发展。

原文如下:

南充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的实施方案》已经七届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充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7日

南府函〔2023〕110号

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的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意见》(川府发〔2023〕11号)精神,加快推进南充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紧围绕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智慧气象体系,着力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建成,气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气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显著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以智慧气象为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提升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全面优化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有序推进智能观测装备的迭代更新,气象站网平均间距缩小到5.8千米。新建天气雷达、探空中继站、大气垂直廓线、太阳辐射、温室气体等观测站,推进农业、交通和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加强气象应急观测能力建设,形成多要素、全覆盖、精密化的立体协同观测系统。加强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融合应用,强化气象监测资料收集传输、质量管理和共享应用。完善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体系,提升气象探测设施和探测数据的有效性、稳定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余为协同单位,下同〕

2.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水平。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数值模式解释应用为核心,研究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人工智能预报和监测预警模型,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基本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系统。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南充气候趋势。健全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发展基于风险的预警业务和基于影响的预报业务,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流域区域洪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3.优化气象数据信息支撑。构建融通全业务的高速泛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物联网、北斗等作为基础网络的有效补充,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数据加工处理、挖掘分析和融合应用,推进“云+端”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市县两级气象业务数据的应用能力。加强部门行业间数据共享,提升气象数据共享应用服务能力。优化气象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推进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主动防御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保障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4.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气象灾害防御深度融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建立由本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牵头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预警与响应无缝衔接。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建立按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采取“关、停、限”机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开展重大工程、重大规划气候风险评估论证,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升级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发展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和业务,加快预警信息融入网络、广播、电视、短信等公共信息发布体系。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阵地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能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南充人影作业指挥平台,完善地面作业点布局,建设升钟水库固定作业点,完成作业点标准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性、资源型增雨作业,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联合安全监管机制,完善作业弹药物联网等安全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应急局、四川省升钟水利工程运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重点领域气象保障能力。

7.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围绕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推进卫星遥感、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大宗粮油作物和桑茶、晚熟柑桔等特色农业精细化服务的能力,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评估与区划,推进农业灾害气象指标研究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以加快建设区域交通物流中心为引领,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构建全面融合“铁水公空”的智慧交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调配储运气象服务水平。建立气象与电力负荷预测预报模型,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围绕南充市旅游康养总体规划,挖掘气候生态资源,打造特色气象服务产品,创建气候生态品牌,促进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应急局、市国资委、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南充火车站、南充火车北站、高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开展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估和生态系统关键要素的气候预测,提升应对保障能力。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太阳能监测、评估和预报系统。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开展碳汇和减排潜力评估。聚焦嘉陵江生态屏障建设需求,实施生态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测及决策业务系统,加强多尺度污染天气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预警,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优化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提高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能力。面向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开展衣、食、住、行、游、学、康等民生领域的个性定制化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11.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将城市气象、流域气象、交通气象、生态气象、农业气象等重点领域纳入市级科技创新规划,设置气象专项研究项目,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川东北强天气研究南充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南充在川东北经济区和嘉陵江流域气象部门的牵头作用,强化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集聚优势研发力量,联合开展城市运行、农业生产、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重污染天气、森林防灭火等气象风险预警关键技术,提高灾害联防联控水平。健全完善气象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创新激励机制,提高转化应用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12.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将气象人才纳入市属各类人才工程和培养计划,支持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开展干部交流,促进高级人才、骨干人才成长,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在气象关键技术、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县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等保障。

(二)加强法治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防雷、升放气球、人工影响天气等安全监管,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三)加强投入保障。

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按照中央政策中央财政保障、地方政策地方财政保障的原则,将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四)加强考核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任务清单,推动责任落实。市目标绩效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督促推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