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互联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对不同台区内的“源网荷储”进行标准化接入与管控,优化系统运行模式与控制策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率和多元用户用能需求。——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志淳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评论 > 正文

国网湖北电科院杨志淳: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实践与思考

2023-05-19 17:21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柔性互联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对不同台区内的“源网荷储”进行标准化接入与管控,优化系统运行模式与控制策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率和多元用户用能需求。

——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志淳

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 迎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会上,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志淳分享了有关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实践与思考。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的运行形态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 协同互动转变,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群)、柔性互联技术长足发展,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主战场,配电网的发展呈现交直流互联,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规模化接入的特征,面临保障持续稳定供应和加快清洁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

图片2.png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柔性互联包含几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城市配电网、县域配电网和工业园区,其中城市配电网主要是为适应V2G等多元源荷接入,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互联;县域配电网主要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就地消纳,改善电能质量;工业园区场景下则可以通过构建微电网实现区域能量自平衡,以上场景都离不开柔性互联这种关键技术。

杨志淳分别从硬件拓扑结构、协调控制架构、控制策略、控制模式、故障保护等方面对柔性互联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柔性互联系统的控制架构,该控制架构分为综合优化控制层、协调控制层以及就地控制层。最上层的综合优化控制层位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通过全局优化得到各台区最佳控制策略或指令,并作为参考值下发到协调控制层的控制器,由此实现能量的全局优化调度;协调控制层则是当装置或子系统之间具备通信功能时,借助相邻通信获取的邻近节点电气信息,通过本地分布式算法迭代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实现区域内的协调控制和平滑切换;就地控制层是指功率变换器根据控制指令和本地运行信息进行实时调节。

杨志淳指出,从控制模式角度分析,柔性互联系统可以分为柔性互联运行模式、负荷转供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其中柔性互联运行模式为馈线功率可通过柔性互联系统实现双向流动,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可实现负载匀衡、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负荷转供运行模式为当单个台区失电时,断开该台区上级开关,通过柔性互联实现直流侧供电,变流器采用构网型控制策略;孤岛运行模式是由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实现短时应急供电,储能采用构网型控制方法保持直流母线稳压。

在应用方面,杨志淳分别结合黄州路口供电所五端口柔直互联示范项目、黄州光储充智慧供指大楼示范项目、武汉关南社区光储充智慧台区示范项目、襄阳零碳供电所示范项目对湖北公司在柔性互联技术方面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并从示范工程设备选型、采传存用体系、运行策略设置、装置尺寸与噪音等提出了建设意见。最后,杨志淳从多电压等级跨区柔性互联规划设计方法、柔性互联关键设备结构与性能优化、中低压数字化分层优化运行控制、直流侧故障定位与保护、运维检修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柔性互联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与建议。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