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玉溪市红塔区,紫色的蓝花楹与阳光交织。走进云南电网公司玉溪供电局红塔生产基地近零碳办公示范区,深蓝色光伏板在屋顶铺展如流动的星河,22个充电桩整齐排列,像列队的绿色卫士静候新能源汽车“归巢”。推开玻璃门,智能灯带应声点亮,自动通风口轻轻嗡鸣,节能标识在打印机旁“眨着眼睛”——这是云南省首个办公类近零碳示范区,于4月通过验收,在这里,一场关于能源革新与低碳生活的实验,正以科技为笔,书写绿色答卷。
屋顶光伏阵列与车棚光伏板组成“蓝色军团”,180千瓦与68千瓦的装机容量,如同巨型太阳能“收集器”,将日光转化为清洁电力。50千瓦/100千瓦时储能电站化身“电力银行”,白天“存钱”、夜间“提款”,削峰填谷间让每度电物尽其用。台区交直流柔性互联更像搭建起能源“高速路网”,当某个台区“电力告急”,相邻区域即刻通过±375伏直流母线“驰援”,故障时负荷自动“迁徙”,绿色能源消纳效率飙升。
碳排放管理系统化身“碳足迹侦探”,精准捕捉每度电的“去向”,让能源消耗透明可见。碳排放管理小组手握16份程序文件,像严谨的“碳管家”,从统计核算到考核纠偏,为低碳运营编织起精密网络,让减排目标不再是模糊的数字,而是可量化、可追踪的行动。
从顶层设计到日常细节,“节能”二字渗透每个角落。无纸化会议系统让纸质材料“下岗”,电子文档在屏幕间轻快“穿梭”,超50%的无纸化率不仅节省纸张,更让会议效率“起飞”。智能灯带、感应通风口组成“节能联盟”,人走灯熄、温高换气;食堂电气化改造,让炊烟不再成为碳排放“帮凶”。员工们用行动为低碳“投票”——打印时双面用纸、离座随手关屏,点滴微光汇聚成绿色浪潮。
如今,这座近零碳示范区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综合能耗降27%,人均能耗直降51%,绿电占比超80%。
原标题:云南首个办公类近零碳示范区通过验收 2024年综合能耗降27%,人均能耗直降51%,绿电占比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