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东印发《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规划建设方案(2023—2030年)》,文件提出充分利用枣庄、济宁、泰安、菏泽等地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规划建设鲁西南大型光伏基地,总规模6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底,基地累计建成并网3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底,具备条件的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建成“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重要支点。
文件提出创新“光伏+”开发模式,培育“光伏+”优势产业,实施“光伏+”消纳保障工程等三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出光伏+储能产业,结合光伏规模化开发配套储能需求,在枣庄市重点建设锂电池材料和系统集成产业基地,在泰安市重点建设盐穴储能配套装备制造和创新研发基地,在济宁市重点建设动力电池和高效薄膜电池产业基地,在菏泽市重点建设储能电池制造基地,打造鲁西南储能产业集群。
在“光伏+”消纳保障工程方面,文件要求统筹推进就地就近消纳和电力外送,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设,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利用。围绕周边工业负荷大、资源条件好的工业园区和大型生产企业,整合光伏发电、微电网、需求侧调节响应等资源,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和绿色生产工厂,实现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电力自我平衡、用能低碳转型。
加快建设泰安二期、枣庄庄里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泰安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引导新建光伏配建或租赁电化学等新型储能及调峰资源,加快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积极开展煤电与新能源联营,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保障光伏发电高比例就近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