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与油田发生着深度的融合。
从手机到智能手机,从制造到智造,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席卷每个角落,油田也不例外。
(来源: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 作者“石油Link”)
近日,中国石油在北京成立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在成立仪式上,中国石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侯启军介绍说,工程技术业务要持续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基于中国石油的海量数据优势,通过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增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服务等新能力,开创新商业模式、新生产方式和新产业生态,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如今,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渗透到油田的方方面面,从油气勘探开发到炼油化工,再到销售服务等,数字化的影子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三桶油”关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些典型案例。
01
勘探开发的数字化
首先,在勘探开发环节,长期以来,石油人都在尝试各种方法让勘探开发更为高效。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油田不断融合,勘探开发环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成为勘探开发“利器”。比如,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应用的“Timer”软件。今年7月份,该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初至拾取中,提高了拾取精度和效率,极大缩短了初至拾取作业周期,为高校勘探突破和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堪称“智能大脑”。此外,数字化、智能化还能提高采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中国海油有个典型的例子。渤海油田秦皇岛32-6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智能油田,在油田CEPI平台主配电间内还有一个不寻常的工人——无轨智能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成了油田一个不受固定轨道限制的智能安全“卫士”。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油田生产和运营管理,中国海油不仅节省了操作费用、增加了产量,还让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开创了“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气开采运营模式。与此同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和事故风险。在海上平台开采石油,往往要面临着台风、海啸等一系列复杂风险,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实现智能生产,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日前,为应对台风“马鞍”,南海东部油田启动了应急响应,将作业人员紧急撤离,然而,海上生产平台却并未停产。这得益于其远程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在台风期间的无人化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各大油田落地开花,为油田勘探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不断升级的炼油化工
在炼油化工方面,数字化、智能化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炼化行业,不仅能够助力企业早日实现生产自动化,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提高管理精细水平,还能实现多业务协同,助力业务升级。在这一方面,中国石油长庆石化有很多体验。目前,长庆石化已经搭建了国内第一家全厂级、高精度、全热点三维数字化工厂和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初步实现运行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和运营协同化。中国石化燕山石化的表现也尤为突出。在生产过程中,燕山石化采用了数智化管控平台。该平台具有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监测预警、作业风险监控等10项主要功能。除此之外,燕山石化还引进了——防爆除锈机器人,可远程遥控操作,对有关外壁进行表面高压水除锈作业,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除锈效率,低污染、低人力、低能耗,实现了储罐“洗澡”自动化。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生产,炼化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03
销售的智能化
我们再来看成品油零售环节。与传统加油站的运营模式不同,如今,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加油站可实现智慧化销售、数字化运营和一体化管控,打造全新生态圈。全程不下车、服务零接触、2分钟完成加油......在江苏南通上线的首座AI无感加油站,就能让车主体验到这样的“超级服务模式”。车主只需提前在“中石化AI无感加油”小程序中绑定车牌信息,进入油站即可实现免现金、免扫码、免下车的无感支付。关于数字化转型,不得不说的,还有中国石油今年发生的一件大事。7月份,中国石油“北斗高精度网”成功搭建,该网络包含了油气生产全产业链的四大业务系统,能够为成品油销售领域的油库和油罐安全提供动态监管,还可以辅助油气勘探领域精准智能导航作业,助力工程技术领域精准管理物资,全程监管危险品状态,支撑企业治理水平提升。目前,该系统已经在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广东石化、重庆销售、管道局等十余家单位实践应用。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油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今,国内各大油田都在描绘属于自身的智能化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