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以“探索‘双碳’路径 风光氢储并行”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指出,能源事业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组成。
据易跃春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占全球新增装机1/2。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风电装机、光伏发电装机三者均占全球装机1/3以上,其中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球总装机的29%、40%和36%,分别连续17年、12年和7年稳居世界首位。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装机45%。
对于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前景,易跃春表示,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来看,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约3.3万亿千瓦时。他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谈及未来发展,易跃春强调,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同时,还要坚持多元迭代,优化发展方式,构建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电源与电网、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的关系;坚持市场主导,健全市场机制,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自我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生态优先,贯穿到规划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治理效益;坚持协同融合,统筹加强各类政策协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技术、新场景深度融合,拓展发展边界。
面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易跃春表示,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包括深化可再生能源行业“放管服”改革,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另一方面,还需要多部门联合,强化保障措施。
对于“多部门联合,强化保障措施”,易跃春进一步指出,首先要完善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和服务体系,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其次,加强可再生能源土地和环境支持保障,完善可再生能源空间用途管制规则,研究可再生能源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保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合理的用地用海空间需求;再次,加强可再生能源财政政策支持,研究完善深远海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对于碳达峰有重要作用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最后,还要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体系,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建立支持终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扶持机制,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符合条件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易跃春强调,中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相关阅读:
能源变革护航“双碳”之路 创新驱动“风光氢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