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赛道”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风光储分会(筹)会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核电司原副司长史立山在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已经进入了全面“平价”和“低价”的新时代”,标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电网侧 > 评论 > 正文

史立山:风光储融合发展是能源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因素之一

2024-04-25 18:05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4月19日,以“新质生产力 引领新赛道”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风光储分会(筹)会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核电司原副司长史立山在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已经进入了全面“平价”和“低价”的新时代”,标志着新能源发电开始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史立山指出,新能源发展将从过去主要实现设备国产化和降低发电成本转变为如何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如何解决新能源发电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的新能源体系构建问题,如何解决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他认为,应从“重视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有序促进做好氢能发展、提高用户侧用能灵活性、提高电力的智能化和市场化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重视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史立山表示,首先,要充分认识化石能源储能和新能源储能的根本区别,化石能源的储能体系更多是资源储备,而新能源储能体系主要是能量储备,极为复杂;其次,要充分认识新能源储能要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新能源发电的容量和电量具有极大的不匹配性,装机极大,而电量很少,储能如何与新能源的容量和电量协调,做到电力电量的平衡,是个极大的难题;第三,要重视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利用模式。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储能是建在发电侧,作为新能源发电的组成部分;还是建在用户侧,作为用户侧用电的调节;或建在电网侧,作为电网运行支撑,都还不清晰。从新能源的特性来看,分布式储能是解决风电和光伏发电间歇和波动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既要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体制改革的支撑。

有序促进做好氢能发展方面,史立山认为,由于氢的特殊性质,其输送和储存都有其特殊性,技术难度大,安全要求高,都需要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应要注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首先,制氢技术要适应风光发电间歇和随机性的特点;第二,氢的利用要首先着眼替代化石能源制氢;第三、要重视氢气的储运技术和管理措施;第四、要重视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各类企业对氢能技术发展都很重视,在制氢和用氢环节都有布局,有也投入,但如何通过有效的市场设计和统筹协调,使企业的投入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最大的合力和成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提高用户侧用能的灵活性方面,史立山指出,首先,要大力推动交通领域能源转型。交通领域能源转型的核心措施就是要以新能源动力替代燃油动力,推广应用充电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参与电网运行是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前景之一。第二,促进工业领域能源转型。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核心是如何减少化石能源在工业领域的使用量,特别是如何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最根本的办法是用新能源生产的电力和新能源生产的氢气代替常规能源电力、常规能源供热和工业原料,这需要研究新的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第三,实施建筑领域能源转型战略。要充分利用北方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优势,规模化发展储热式供热技术,把具有波动和间歇的新能源发电转变为热储存起来,将储热设施作为灵活调节负荷,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问题。第四,发挥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虚拟电厂在终端能源管理中的作用。这三种能源技术都属于需求侧能源管理技术,随着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将是必然趋势。今后的电网系统是无数的微电网系统组成的,电网将由大量有源电网互联而成,这需要有相应的运行规则;电、热、冷都是终端能源利用形式,实现区域化的电、热、冷等终端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和灵活互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措施,综合能源服务将是今后能源管理的重要形式;虚拟电厂是将相对分散的源、网、荷、储等元素进行集成调控,对外形成一个等效的可控电源,参与电力系统的调节运行,是今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大有作为领域。

提高电力的智能化和市场化管理能力方面,史立山表示,实时供需平衡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发挥所有发电环节、用电环节和电网管理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承担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这需要在供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电力运行管理体制。在这个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中,电网运行机构就是个大的平台,电力平衡责任首先由区域或虚拟平台承担,在此基础上向平台提出其运行的过程,再由电网运行平台进行再平衡。如果今后所有发电和用电都首先在某一个平衡单元内实现平衡,平衡责任方在电力运行平台内的某个时段,不是供方,就是需方,就会使电力系统和新能源运行的不确定性,变成了确定性。这个管理过程是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是所有发电方、用电方都需要参与的过程,就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作为消纳新能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和支撑能力的重要手段,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与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管理要求不明确、技术选择缺标准、政策支持不配套等诸多问题,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开拓前行。”

史立山指出,当前,AI(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重点话题,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人工智能赋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始终保障能源利用安全可控,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风光储融合发展是主力军,也是能源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