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产业研究部部长武彩霞在“风光储先进技术分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中国陆上风电项目的平均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由2010年0.56元/千瓦时降至2022年的0.17元/千瓦时,十多年内下降近69.4%。”
中国风电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2009年到2023年,连续15年新增装机全球第一,从2010年到2023年,连续14年累计装机全球第一,”武彩霞表示,2023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装机 14187台,容量 7937万千瓦,同比增长 59.3%;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7219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 9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8.3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 9%。截至 2023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7460万千瓦 ,同比增长 20%。从发电负荷侧来看,2023年风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已占到接近10%。
2023年,我国在风电领域不断实现数字上的突破。据武彩霞介绍,陆上单机容量已经达到10MW的级别,海上已经步入22MW以上。叶片方面,今年我国最新下线的叶片长度已经达到了143米,向大型化、轻量化、耐用、低成本方向不断进发。陆上风轮方面,直径突破260米,海上突破290米。轮毂高度也不断实现突破,从2015年的100米,到2023年已经达到200米。
2023年我国风电发展迅速,但同样面临一些挑战。武彩霞表示,在不同地区,风电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在“三北地区”,面临送出工程的建设滞后及并网消纳的问题。在“中东南部市场”,则面临土地、并网、商业模式等问题。而在海上风电方面,虽然大部分资源量都在深远海,但是目前主要开发的是近海市场,尚且缺乏深远海海域用海政策。
针对这些挑战,也为实现巴黎协定的2030承诺,武彩霞提出,“还是得从三大市场去突破。”
拿“三北地区”举例,陆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而且伴随着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新能源消纳成为重要问题。特高压输电网是一种选择,但是武彩霞表示,“特高压的条数是有限的,行业内未来不可能靠靠外送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线路完全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天上不行,只能看地下。“在同样的电网和管网的建设成本下,通过管网输送的容量是电网输送容量的15倍,”武彩霞提出,在相同建设成本下,如果把西北部地区的绿色电力转化为氢、氨、甲烷等这些原料,再通过现有以及新增管网输送到中东地区,要比直接把西北部绿色电力通过电网输送到中东南部地区效率更高。
“西北地区的整体消纳方案,是把两高企业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引到“三北”区域,再结合‘三北’区域低可再生能源电价的优势,转化为其他产业的价值高地,”武彩霞表示,Power to x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未来,随着因地制宜开发策略,我国风电还将迎来长足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