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转供电加价行为?
转供电是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转供电环节有两类角色,一是转供电主体——电费交给供电企业,向内部终端用户供电、并收取电费的商业主体,一般多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二是终端用户——由转供电主体直接供电、电费交给转供电主体的商业主体,一般多为中小微企业、店铺、个体工商户等。
因为转供电用户的电费并不是直接交给供电企业,而是与转供电主体结算,所以可能存在违规加价行为。由于部分转供电主体在获得国家降电价政策带来的收益的同时,并没有将“电费红包”足额传递至终端用户,导致终端用户实际上并未享受到降价红利。
“转供电费码”,帮您“码”上省钱
为全面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确保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到转供电终端用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出“转供电费码”大数据服务产品,该产品通过比对终端用户与转供电主体电价信息,自动生成红、黄、绿三色码,分别提示用户转供电不合理加价高、中、低风险。“转供电费码”为配合政府精准开展转供电核查清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成绩单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加强对转供电加价行为的监督执法力度,国家电网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累计清理规范转供电主体13.45万个,涉及终端用户1386.48万户,配合政府部门累计查处违规转供电主体1413个、涉及金额4.7亿元。
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现有转供电主体40.55万个,终端用户3724.96万户,加价规模248.88亿元,比2018年分别减少6.24万个、413.49万户、180.21亿元,降幅分别达到了13%、10%、42%,实现了国家电价政策红利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