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25日,首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在京举行。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金风慧能”)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岳健以《风电机组“以大代小”技改升级挑战与经济性分析》为题,分享了金风科技在风电后服务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以大代小”,下一个风口?
在“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资产规模快速扩大。国家、地方相继推出旧机改造的配套政策,在年限、手续和升级改造后电价补贴等方面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为“以大代小”明确了布局方向。
存量提质增效解决方案呈现多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发展态势,近两年开发商以安全高效、应发尽发、价值最大为出发点多措并举:“无故障风电场”、“猎风行动”、“以增代容”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大代小”技改升级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日趋成熟的陆上大机组技术、旧改技术,以及新服务模式、新工具方法的应用,为存量风电场“上大”、“上新”奠定了基础条件,风电后服务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老旧风电场发电效率低、运维成本高、风资源禀赋好;新建项目高质量选址较少,老旧风电场更新投资回报率初具吸引,对年均风速在7~9米/秒的老旧风电场进行翻新改造,其投资内部收益率能够达到10%以上;在征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老旧风电场一般可以增容1~1.5倍,对资产规模增长有一定贡献。
老旧风场翻新改造、“以大代小”并不提倡“一刀切”。国内存量风电场规模巨大、场景多样,积极探索践行低效资产识别、残余价值评估、再利用多元化、改造方案组合是开展老旧风电场应对处置的基础,坚持“一场一策、一机一策”,将成为多场景下风电场改造的核心思路。
未来,存量风电场将呈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协同共生”的局面,“以大代小”将逐步由探讨、预研阶段走向规模化发展。
2021年公开的招投标公告显示,已有业主率先试水国内陆上“以大代小”项目,以需求等级排序,安全性、健康性和经济性,是促使业主将改造提前的最主要原因。
旧改的经济性如何考量?
费用结构的特征性差异
对老旧风电场做改造升级,可节省部分征地费用,额外增加的机组拆卸费用和技改期间的发电量损失,削弱了与新建风电场之间的建造成本优势。同时,目前老旧风电场改造升级缺乏规模优势,成本高于新建的大型风电基地项目。
从价值角度重新审视资产处置
尽管拆除旧机组会让总资产减少,但同时也是纾困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而且技改后项目整体价值得到了全面提升,原有资源(资产和场地)也得到优化利用。
“以大代小”经济性评价的探讨与研究
老旧风电场实际发电小时数在1500至1800小时之间,属于相对“低效”范畴,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分享的结果相一致。
“结合近200条项目线索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单千瓦造价4500元(上下浮动500元)、原项目年等效发电小时数1500小时为计算边界,以达到全投内部收益率(IRR)8%计算,我们认为‘以大代小’的技术条件和成本条件均已趋于成熟”,岳健总结道。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演讲最后,岳健对风电后服务市场如何构建共享共融的生态圈,提出了展望与设想。
他表示:实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需要各方联动、协同发力。一是加快推进各项保障性行业标准的全面建设;二是推动区域资源布局,形成退役机组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多措并举,协同发展,形成提质增效+淘汰更新的新常态。
此间风正好,携手入青云。在聚焦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新格局下,我们期待与整个风电产业链的上下游参与者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白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