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能源电力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燃煤发电企业而言,既要挖潜降耗提质增效,应对高煤价对企业经营的冲击,还要顺应高质量与碳中和绿色转型发展趋势。运城发电公司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力以赴强优势补短板,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在公司健康稳定发展中趟出新路。
搭建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运城发电公司35周岁以下青年占到公司全体职工的55%,本科以上学历占到总人数的83%。该公司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结合职级岗位特征、专业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不同,开设“专家课堂”、“内训师大讲堂”,分层分级开展培训工作,提升青年职工技术技能。编制了《职工职业发展多通道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修订《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加大创新激励力度,充分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潜能。
为进一步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潜能,该公司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开发平台,以建立创新工作室为契机,配备专业设备与技术人才,针对公司生产运营中的设备改进、技术改造、工艺优化成立QC小组等技术攻关小组,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五小六化”、合理化建议、技术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成果丰硕,为企业发展蓄势增能
运城发电公司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项目,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逐渐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工作实际的有机融合,逐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来,该公司科技成果转化亮点纷呈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科技成果7项、QC成果8项,荣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科技论文奖11项、成果2项,荣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1项,荣获山西省总工会“五小六化”3项,荣获山西省电业工会联合会 “五小六化”优秀成果奖3项,荣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专利1项、论文4项。
安全生产是发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也是发电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该公司科技成果“6KV真空断路器储能回路可靠性研究与应用”中,经过储能回路改良后,仅通过信号指示灯即可判断储能状态,无需就地检查核实,不仅设备可靠性提高,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QC成果“防止交流串入直流的优化应用”,通过加装大功率中间继电器,防止了真空接触器的误分、合闸,消除了设备自启停的失控现象,确保了生产的平稳有序,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面对距离煤源较远以汽车供煤为主的实际情况,提高汽车采样机的工作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先后进行机采设备试验,调整不同采样机性能间的差异,找出关键原因优化采样机的工作性能,实施后每辆汽车采样时间由原来的7min降为现在的5min,采样机工作效率提高了29%。
成果转化,促技术创新节能增效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实践与检验。运城发电公司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促使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取得实效。
该公司自主QC小组成果《降低主机真空泵电耗》,改造前机组真空系统由大机真空泵与小机真空泵同时完成,改造后每台机组的两台小机真空泵分别抽小机、大机真空,满足机组运行要求,原大机真空泵停运,节省厂用电耗,经改造前后数据对比分析,每台机组每小时可节约电能110度,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技术成果的转化,成为了节能的关键因素。该公司合理优化不同工况下电除尘相关设备运行方式,在不增加原有人力和运行成本的前提下,经过相应对策实施,优化后两台机组全年节约电量约250万度;脱硝自动控制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理论喷氨量数学模型,控制效果得到改善,以液氨3300元/吨计算,近三年减少购买液氨费用约194万元。以每年发电量50亿度计算,每度电节约0.1g液氨,每年可减少喷氨500吨,折合费用约165万元,同时减少设备检修费用,避免环保考核,还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接下来,运城发电公司将紧跟国家能源电力宏观政策导向,探索与新业态、新能源的耦合技术,不断深化与周边工业园区的对接合作,加大机组运行的灵活性、节能降碳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投入力度,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推动公司燃煤机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