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世界宣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对内它将引领我国实现低碳转型,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观念去认识它,运用系统方法对如何实现目标做系统分析。另外,要明确低碳城市这一主要“着力点”,并努力为实现“碳中和”终极目标而奋斗。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杜栋: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021-07-09 16:2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杜栋

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区域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杜栋

我国向世界宣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对内它将引领我国实现低碳转型,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观念去认识它,运用系统方法对如何实现目标做系统分析。另外,要明确低碳城市这一主要“着力点”,并努力为实现“碳中和”终极目标而奋斗。

用系统观念去认识实现“双碳”目标

在日本的JIS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集合体”。系统的特性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我们需要站在整体性的全局高度,从层次性的视角认识“双碳”目标。

经济学里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际上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个中观经济学,其涉及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实现“双碳”目标,可建立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多层次推进框架。从宏观层面来讲,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把减碳和零碳任务以硬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低碳责任;从中观层面来讲,要完成区域碳排放现状调查、影响及风险分析,并结合产业调整方向预测区域碳排放趋势,设定不同阶段技术路线的侧重点,制定符合区域自身发展情景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各省、市、区政府应牵头成立统筹办公室,完善行业之间的协调机制,促使高耗能行业的退出和升级;从微观层面来讲,企业要清晰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并制定逐年减排目标,最终使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完善企业环保认证制度和激励制度,制定企业环保认证制度时,应特别强调碳排放相关指标。此外,还可以运用减税、价格调控等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低碳绩效,打造一批“减碳”标兵和“零碳”先锋。

用系统方法去分析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系统方法首推系统分析。先分析才能进行后续的系统综合或系统集成。有了碳减排目标、碳减排路径,就需要梳理碳排放大户。从相关数据看,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因为中国的电力部门煤炭发电还是主体,碳排放大概占了51%。其次是工业部门,占比接近28%,这里主要是钢铁、建材、石化等高碳部门。再就是交通运输行业,占比约9.9%。第四个是城市建筑居住,大概占5%左右。

我国能源工业高度依赖煤炭,一次能源煤炭占比57%,80%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来自煤炭。所以,要解决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要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工业部门的降碳和脱碳、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化和氢动化、推行城市绿色低碳建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深度节能几个环节入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涉及传统行业转型、区域经济发展、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全面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系统方法有用武之地。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有不少成功实践。比如,大气污染治理形成了国家部委统筹全局、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企业具有治污主体责任的治理体系。落实“双碳”目标,各地区需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的减排重心与责任分担,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参与低碳行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协同性。

主要“着力点”是低碳城市建设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尤其是中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容纳了各种生产、生活及创造性活动,进行着各种物质与能量交换。城市减排对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低碳城市实质上是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实际运用。“低碳经济”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强调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时,两者又相互融合,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注重技术和政策要素,都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都是为了促使温室气体减排,降低人类活动的“碳足迹”。

人们对于低碳城市概念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是个不断加深的过程,低碳城市概念内涵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点和当前低碳城市的实践,笔者认为,低碳城市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在建设低碳城市时,既要考虑到经济高速发展,又要考虑到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低碳政策以及低碳技术。其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消费是低碳城市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低碳能源是核心,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根本,直接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发展水平。低碳政策、低碳技术分别从机制和技术角度提供低碳城市发展的社会、金融、法律环境及技术解决途径。

终极目标是“碳中和”

在开展实现“双碳”目标工作中,不仅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根据IPCC 2018年《全球升温1.5℃》的特别报告,其中将碳中和定义为:当一定时期内,通过人为二氧化碳移除使得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平衡时,可实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步骤主要有三步,即:碳排放核算、碳减排、抵消。目前我国的碳中和相关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

PAS 2060规定碳中和承诺中必须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因此,鼓励组织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碳管理。该标准可适用于任何实体,包括:地区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家庭及个人,以及任何实体所选定的标的物,包括产品、组织、小区、旅行、建筑等,所以,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形成“低碳共同体”,为碳中和做出各自的贡献。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际上给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差异显著的地区带来了发展新挑战和新机遇。下好区域低碳发展的“一盘棋”,应以系统思维提出长效的、包容性的实施路径,特别是应关注循环经济发展,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上下功夫。要把废弃物分类并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列为区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碳中和也要更强调发展碳汇。目前,我国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碳汇的环节,如何开展碳移除和碳利用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深度科技创新和金融等扶持政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