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代表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履职尽责,贡献智慧力量,展现国网风采。他们围绕多个领域,根据自己的调研成果,带来了内容丰富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报道 > 正文

今年全国两会 国家电网21位代表委员有话说

2021-03-11 09:59 来源: 电网头条 

今年全国两会,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代表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履职尽责,贡献智慧力量,展现国网风采。他们围绕多个领域,根据自己的调研成果,带来了内容丰富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怎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如何建设各级电网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看他们怎么说的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 奚国富

大力推进电气化

助力降碳减排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日趋电气化、清洁化、智能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主任奚国富认为,大力推进电气化可促进清洁能源利用,是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到,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但目前一些制约电气化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是政策顶层设计及支撑力度有待加强。各级政府未明确将电气化纳入相关规划。同时,煤炭终端价格没有体现环保成本,能源比价关系不尽合理,电能在终端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配套机制亟待突破和完善。能源消费侧的电气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储备不足;跨行业电气化标准缺乏统一协调,行业标准间衔接不足。

再次是市场环境和用能习惯仍需完善和培育。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加,能源供应侧成本上升与消费侧用能价格较低的矛盾凸显;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建设初期,对通过电气化实施降碳减排的激励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企业主动实施电气化改造促进转型升级的意愿不强。

奚国富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将用能电气化纳入国家相关行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出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专项政策,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将电气化完成情况纳入生态环保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各行业数字化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建筑供冷供热、交通运输、农业及农村等领域电能替代。

奚国富还建议大力推进电气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健全完善终端电气化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加快新型用电技术推广应用和设备电气化改造;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和价格财税政策,疏导电气化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 陈修言

坚持全国一盘棋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华中分部主任、党委书记陈修言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能源电力领域需付出更多更大努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陈修言建议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订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

他认为,要统筹制订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出台国家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峰值,“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时间表和线路图,将主要指标分解到各行业、各地区,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他还建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制订需求侧响应政策措施,加大节能改造和电能替代力度,发展综合能源服务。

陈修言认为,要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高效发展煤电,按照“增容减量”原则,优化煤电功能定位,发挥煤电托底保障和调节作用;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合理确定储能、调峰气电的发展规模,发展和利用灵活调节资源。

他提出,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健全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完善抽水蓄能电价形成和容量电费分摊机制,建立储能电站投资回报机制,建立健全容量补偿与容量市场机制;建立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培育需求侧响应;创新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机制,推动发电侧、消费侧清洁替代。要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 潘敬东

加快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

和能源消费电气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敬东认为,首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潘敬东表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是首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重点在于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在能源供给侧,北京作为受端电网,外受电占比超过60%,需持续加大绿电引入力度。同时,当前北京可再生能源占比相对偏低,亟须通过提高比例来减少燃气发电等化石能源消耗。在能源消费侧,应提升电气化水平来减少终端化石能源消费,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潘敬东提到,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为绿电进京创造了条件。以北京周边为例,“十四五”期间,预计蒙西、冀北地区和山西省新增风、光发电装机约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10%,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对充足,绿电进京具有电量支撑。同时,华北特高压网架结构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环北京区域将形成特高压双环网,引入新能源富集地区电力的能力将大幅增强。北京电网规划新建北京东—通北、北京西—新航城等6条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外受电能力将由现在的3100万千瓦提升至4100万千瓦,为外调蒙西、冀北等地区清洁能源创造条件。

潘敬东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北京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建议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将张北—胜利等特高压项目及北京东—通北等6项外受电通道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他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将电气化纳入国家相关行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同时在总结北京等碳市场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祁春风

灵活调控源网荷储

推进低碳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提升新能源在电网发电中的占比,已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明确电力资源的功能定位、灵活调控源网荷储、平衡电网尖峰电力供需,成为必将解决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兼职副主席,承德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安全监察部主任祁春风说。

祁春风提到,承德地区目前共有新能源装机804.9万千瓦。在夏季、冬季大负荷期,电网峰谷差大的问题更为明显,尖峰负荷时段甚至存在短时缺电、限电情况。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农网末端,使得小区域内负荷高峰与发电高峰交错出现,部分区域“午高峰”甚至成为“午低谷”。同时,新能源汽车、电采暖设备等大量新型用电设施的发展还导致负荷峰谷时段发生不确定性偏移。

祁春风建议,在大规模清洁能源集中开发区域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在能源耦合分散式发展区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多能转换技术、协调运行技术、用户互动技术应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储能调峰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多种化学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探索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与接入配电网侧的微储能设施协同配合模式,鼓励储能企业深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祁春风还建议加强新能源发电涉网模型参数的实测和管理,在主要新能源汇集区域开展高电压穿越和一次调频能力改造,制订合理的消纳责任权重和新能源利用率,有序引导新能源装机规模、布局和时序,统筹新能源和网荷储协调发展;持续加强跨省跨区骨干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区域分布式能源消纳的配用电网络建设,完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和新能源跨省区交易机制,引导绿色高耗能行业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张凡华

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凡华表示,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大幅提升电气化程度,是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必将加快能源电力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张凡华介绍,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实现高效利用。大力推进电气化,一方面,在能源消费侧,逐步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控制和压降化石能源消耗,可极大减少化石能源直接作为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另一方面,在能源供给侧,目前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综合消纳能力,加快提升电气化程度,能够推动能源消费增量更多由清洁能源来满足。

张凡华认为,按照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测算,我国电气化水平应分别达到37%、70%,电气化推广的潜力巨大、任务艰巨。加快推进电气化发展,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涉及发展规划、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需要统筹研究布局,系统谋划推进。

张凡华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明确电气化的发展目标、路径、时间节点,在财政补贴、价格等方面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各地方政府出台推动电气化的专项政策,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将电气化完成情况纳入生态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深入推进工农业生产、建筑、交通等多领域电能替代,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

张凡华还建议,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技术创新作用。推动电气化项目灵活参与电力市场挂牌交易、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低谷弃风弃光电量现货交易等,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建立电气化与碳价格关联的价格体系,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环保成本,客观体现电气化的环保优势;大力推进电气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不断完善终端电气化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通过示范引领、复制推广等举措,加快用电技术推广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 肖黎春

形成新能源消纳合力

促进电力结构调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能源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缓解了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肖黎春提出,应调整新能源发展管理方式,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率,在全社会形成新能源消纳合力,促进电力结构调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肖黎春介绍,受消纳条件的影响,新能源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本地消纳空间很快饱和。目前,我国新能源出力与用电负荷曲线匹配度较低。“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38%,部分地区电网就地消纳空间、通道断面外送能力已趋于饱和。在灵活性调节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仅靠电网调度运行优化无法解决供需失配问题。同时,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暴露出电网输送能力不足和市场交易不畅的问题:一是电网规划建设与新能源开发利用不匹配,部分地区输电通道断面外送能力不足;二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尚未形成,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难点、堵点。

肖黎春建议,构建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由政府主导制订能源行业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明确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提升新能源消纳技术水平,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研究,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技术水平升级。

肖黎春还建议发挥政策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建立抽水蓄能电价疏导机制,出台需求侧响应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新能源消纳机制,逐步降低电网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改弃电责任由电网兜底为市场补偿;加快建设全国范围的电力交易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以风火打捆交易等方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健全违约问责和电量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 孟庆强

加快发展电池储能产业

促进能源转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表示,发展电池储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保障能源电力可靠供应的长久之计。

孟庆强介绍,湖南在电池储能安全高效运行、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更大范围推广电池储能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建成3座电池储能示范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80吨;高标准推进电池储能二期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后可缓解省内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消纳压力;研究制定全省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开展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重大专项等。

孟庆强建议,一是加强电池储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强政企联动促进电池储能投资多元化,鼓励在电网、电源及用户侧开展重大项目示范。二是加快完善电池储能投资回报机制,依托国家降电价政策成立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将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运营成本纳入输配电价或建立储能容量电费机制。鼓励支持储能租赁等共享型商业模式,深化完善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市场政策,畅通储能投资成本回收渠道。三是加快出台“新能源+储能”指导性意见,着眼储能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运营服务等环节,健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四是加快打造电池储能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开展省级规模化电池储能产业发展综合试点,选取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区,加强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和引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储能产业集群。五是加快推动电池储能技术升级,聚焦制约储能规模化应用的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瓶颈开展高水平联合攻关,推动储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开展电力系统储能发展规划研究,超前布局储能在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安全、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储能资源聚合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 王金行

做好储能布局

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金行认为,加快新能源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加快储能产业布局则是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王金行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以河南为例,2020年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容量2693万千瓦,与2015年年底相比增长近20倍,占全省装机总量的26.5%。

王金行提到,在新能源加快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快储能设施建设。储能具有快速响应、柔性可控的技术特性,可提升新能源电站可调度性,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提高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区域的新能源利用率,还能够聚合供需两端多种分散式能源资源,推动多能互补、能量高效转化应用。

“加快储能布局还是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载体。”王金行说,“储能发展上游带动电池生产规模增加、研发能力提升,中游带动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下游带动储能应用、运维、电池回收利用拆解等业务。同时,储能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拓展绿电交易、需求响应以及能源托管等新商业模式,构建储能产业生态圈。”

王金行建议,将加快储能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推动风电、光伏项目承担起提升调节能力的责任,与项目本体同步设计、施工、投运储能设施,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储能。

王金行强调,应加快建立机制,完善储能发展市场化环境,进一步激活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一是还原储能商品属性,在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二是探索“调频和故障紧急支撑服务补偿”“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成本回收问题,促进储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三是完善抽水蓄能电站电价机制,合理核定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费,并将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成本分摊传导至全体终端用户。四是研究出台与储能成本挂钩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 石玉东

强化多层次政策引导

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玉东认为,当前能源行业作为碳减排的先行者,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交易体系不健全、企业各自为战等问题。他建议,强化多层次政策引导,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碳交易环节已出台3项法规和1个实施方案,加速了部分重点行业碳减排和碳交易进程,明确了非化石能源必将主导未来能源结构的大方向,但各行业、各地区仍缺乏“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化、精细化的强有力统筹措施,因此难以形成“碳达峰、碳中和”攻坚合力。

石玉东建议,完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及早有序推出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互认的标准体系;结合国家产业布局等宏观经济发展因素,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碳—电市场间协调发展,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积极引导各行业快速实现碳减排目标。

能源清洁替代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以上。

石玉东认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一要大幅度提升终端能源的电气化率;二要大力发展氢能、天然气等多元清洁替代产业;三要处理好清洁替代与能源安全、用能成本的制约关系。

他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清洁替代。制定清洁替代激励政策,既要提高供给侧生产清洁能源积极性,又要提高消费侧参与清洁替代意愿;完善清洁替代产业布局,加快清洁能源制氢、制热、就地转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产业链;充分发挥电能在终端完全零排放的特性,将电气化水平提升纳入国家相关行业和城乡发展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碳减排监管存在监测精准度不高、监管范围不全等问题。在石玉东看来,数字化赋能是有效的解决手段。

他建议加快碳排放交易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能源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建设契机,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碳排放监测和评估的精准度,拓展重点行业监控范围,建成全面、精准、高效和可追溯的碳排放监测与交易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 初建美

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通化供电公司抄收班班长初建美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而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努力方向之一。

通过调研,初建美发现,虽然现在农村用电无论是电能质量,还是供电可靠性、户均用电容量,都已经跟城市用电无差别,但不少农民还保留着焚烧秸杆取暖和做饭的习惯。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可以避免秸秆焚烧,减少碳排放量,提高土壤固氮率,防止环境污染,还可节省35%的养分投入,实现节肥增效。

初建美认为,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加快电能替代,支持“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和清洁取暖,也是在能源电力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

为提升农村地区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十三五”期间,吉林通化供电公司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了109项农网升级工程,两率一户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解决了127个村动力电问题,累计完成54个小城镇(中心村)、21个贫困村中低压电网改造任务,惠及电力客户10.15万户26.9万人。

初建美说,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吉林省将立足富风富光资源优势,推进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启动吉林“陆上三峡”工程,推动“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无论是吉林省,还是国家电网公司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改变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随着农业农村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未来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全国人大代表 李永莱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永莱表示,国网黑龙江电力将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快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是全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加快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源互联网,全面提升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到“十四五”末,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深化应用“新能源云”,积极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积极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促进清洁能源有序并网、能发尽发、能用尽用,确保2021年清洁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7.4%。

二是全力推进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支撑能力。推动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尽早投产,加快推进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积极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增加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推动生物质发电机组参与调峰,进一步缓解调峰压力;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智慧储能设备。

三是全力推进电气化,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大力拓展电能替代,推动工业、交通等电气化发展,加强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助力电动汽车发展;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进“以电代煤”清洁供暖;积极拓展综合能源服务,提高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2021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3亿千瓦时。

四是全力推进节能减排,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加强电网规划建设运维各环节节能减排,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强化办公节能管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满足用能需求。

五是全力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拓展清洁能源大规模外送空间,打破黑龙江东部盈余电力外送瓶颈;积极配合开展以黑龙江省为起点的特高压工程方案研究,推动尽早纳入国家规划,实现清洁能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 米玛国吉

发展清洁能源

筑牢生态屏障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日喀则供电公司配电检修班副班长米玛国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米玛国吉说,作为西藏电力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他倍感振奋。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我国大陆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孤网运行历史。“三区三州”工程惠及69县,解决和改善23万户67.2万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实现了主电网覆盖全区74个县和主要乡镇,供电人口近330万,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固边稳藏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5年间,国网西藏电力建成藏中联网、阿里联网两条“电力天路”,建成全区统一电网,并入西南交流大电网,跨入500千伏超高压电网时代,电网安全运行、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21年,国网西藏电力将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强需求侧引导,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紧密衔接高新数字、高原生物、绿色工业等产业发展,同步做好供电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围绕强边固边要求,持续推进边境小康村、抵边村和边防点电网建设,支撑边境产业发展,助力边防安全巩固、边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区各族群众,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国人大代表 于金镒

从供给侧和消费侧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3月1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和需求侧响应“双侧”发力,解决“双高”“双峰”问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常务副校长,国家电网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于金镒认为,推动能源绿色发展,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是推动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截至2020年年底,在能源生产环节,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装机7.1亿千瓦,占比42%。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4.5亿千瓦,占比26%,利用率达到97.1%;减少电煤消耗2.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5亿吨。在能源消费环节,公司累计实现替代电量867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烧煤4.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7亿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左右。

于金镒分析,能源消费达峰后,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电力行业不仅要承接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转移的能源消耗和排放,还要对存量化石能源进行清洁替代,能源电力领域减排任务重。

于金镒建议,由政府主导制定能源行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出台国家行动方案,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完善市场机制和价格财税政策,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成本疏导机制;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低碳技术研发领域。

他还建议要在能源供给侧,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侧,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将电气化纳入行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领域电气化普及率;在电网建设运营环节,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清洁高效地配置一定规模的火电等常规能源。

全国人大代表 廖贵平

高质量发展电工装备产业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廖贵平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十四五”经济增速预计保持在5.5%至6%,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是电力发展的基本任务。此外,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对电力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为能源电力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廖贵平认为,新时期,能源将进一步呈现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态势,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消纳比例,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研究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18项工作举措,积极发挥电网作为衔接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键“桥梁”作用,助推全社会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尽快实现碳中和。

作为电网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装备产业一直扮演着先进设备、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的重要角色,以许继集团等为代表国内龙头企业不断加速赶超步伐,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打造换流阀等冠军产品,支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逐步打破了电工装备行业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领域长期被西门子、ABB等国际品牌占据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双碳”目标下,电能替代进程加速,电工装备技术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螺旋融合,电工装备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能源、电动汽车、综合能源服务等产业前景广阔。

他进一步解释说,电力能源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离不开电工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技术支撑。“十四五”期间,许继集团制定了“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电工装备制造商和电力系统服务商取得重大进展”的发展目标,着力培育国际领先的能源装备和新兴产业集群,打造风电、光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等新能源工程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产品技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力服务电网发展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建好农村电网

服务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 李征

实现乡村电气化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加快农村电网发展、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乡村电气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助推农村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发展乡村、振兴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冀北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二次运检一班副班长李征说。

李征介绍,“十三五”期间,在供电公司的助力下,冀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了较好保障,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乡亲们拥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冀北地区为例,截至2020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累计建成乡村电气化项目156个,新增用电容量约70万千瓦时。冀北地区的农村逐步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

“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责任央企,应继续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李征在调研中发现,冀北地区农村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乡村电气化推进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李征建议,希望国家建立健全乡村电气化政策支持长效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农村地区电动农机具的财政补贴、价格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乡村电气化建设。

李征认为,农村电网建设需要统筹管理,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农网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对于有条件的区域,组织地方政府与供电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农村电网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建设项目审批,协调解决电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站址落实、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问题;研究出台统一的光伏扶贫电站运维标准,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流平台;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乡村电气化示范区,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通过市场化交易等手段降低用能成本,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的电气化产业链,强化相关市场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 全生明

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可以进一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谈到,预计到2030年,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当前,农村地区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充电设施规划不到位、售后服务相对薄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

全生明介绍,新能源汽车下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农村地区充电,居民大部分采用慢充方式,线路私拉乱接和充电设施的不规范操作都会引发安全隐患。同时,公共快充需求仍然存在,适当超前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十分必要。但由于公共充电站建设成本高,农村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率低,导致充电运营商投资意愿不强。二是产品需求与市场供给存在差异。农村居民对价格更敏感,但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没有燃油车的竞争优势,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比较稀缺。三是售后服务保障较为不足。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点少,缺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保养维护的硬件设施,并且,专业维修技师短缺,导致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差。

全生明建议,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体系,在农村地区研究制定低速车或燃油车升级置换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激励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车替代进程,加大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邮政、环卫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快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布局,将公共充电设施列为农村基础设施,并将建设情况纳入“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范围,探索建立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支持专项基金,由地方财政和充电运营商共同筹措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资金,对农村公共充电设施的充电服务费免征增值税。

全国人大代表 宁启水

乡村电气化再提升

服务好乡村振兴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山阳县供电公司宽坪供电所员工兼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就的蓝图,感到十分振奋。

“站在历史交汇的特殊时段,我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宁启水说,过去一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从我所在的安家门村来说,经过脱贫攻坚政策的深入实施,电力、公路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改变,动力电拉到了村组,群众生产生活、农副产品加工及精准脱贫产业用电,得到了有力地保障,对此群众非常满意。目前,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及旅游开发等取得较好的收益,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全村面貌一新,群众过好日子的精神劲头十足。”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宁启水说,这些决策和政策,尤其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得民心,催人奋进。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全力以赴,在做好供电保障的同时,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推进电能替代,推广绿色清洁能源,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我相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人民群众激发的内生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安家门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裕。”宁启水说。

推进电网建设

支撑国家战略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 刘宏新

打造电力外送基地

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十三五”期间,山西变输煤为输电,巩固电力外送基地国家定位,依托“三交一直”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将山西的清洁煤电和新能源输送到十余个省份。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宏新介绍,山西省五年来累计外送电量达到446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燃煤1.9亿吨,有力支持了全国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再次寄予“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的殷切期望。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五年,也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关键五年。中央决定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明确了山西作为电力外送基地的战略定位,要求统筹推进电力外送,以华北、华东等受电区域为重点,制定山西电力外送实施方案,有序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十四五”期间,华北、华东、华中区域能源电力需求仍保持旺盛态势,受环保因素制约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影响,上述地区用电缺口问题将主要通过区外来电解决。刘宏新介绍,山西省与浙江省已初步达成送受电协议,全面支持建设山西—浙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这有助于山西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存在缺口的情况。刘宏新说,规划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交流通道将进一步提升山西作为华北地区“电力外送基地”的能级和水平,对于保障京津冀地区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另外,规划建设长治—南阳第二回交流特高压工程,可以缓解现有华中特高压网架受限状况,提升华中区域受电能力。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河南、浙江等地仍存在较大电力供应缺口。刘宏新建议发挥山西的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基地作用,支持将山西—浙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大同—怀来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山西开关站—晋北—石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长治—南阳第二回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和山西—京津唐500千伏交流工程、山西—河北南网500千伏交流工程等输电通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 侯清国

完善电价机制

促进抽水蓄能可持续发展

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性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侯清国认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要结合能源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新要求,完善抽水蓄能电价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解决价格疏导矛盾,合理确定价格水平,促进抽水蓄能可持续发展。

侯清国介绍,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达到了一定规模。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在运32座,装机容量3149万千瓦;在建39座,装机容量5273万千瓦。但是,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占电源总装机容量比重偏低,在运装机容量占比仅为1.6%,预计2025年也仅达到3%左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随着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迫切需要加快抽水蓄能建设,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以及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都明确支持加快抽水蓄能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2025年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

侯清国表示,当前影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完善的抽水蓄能价格机制 。现有抽水蓄能电价政策,是由国家核定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费,并纳入当地省级电网(或区域电网)运行费用统一核算,作为销售电价调整因素统筹考虑。存量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费已纳入购电成本,通过提高销售电价从用户侧得到了补偿,基本能够保障电站健康运营。2019年,国家发改委修订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抽水蓄能不属于输配电业务范围,不能计入输配电价回收。新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费向用户传导面临困难:市场化用户,享受了抽蓄电站提供的系统安全服务,但承担的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中均不包含抽水蓄能成本;非市场化用户,居民、农业等保底用户,执行目录电价,也无法承担新建的抽水蓄能成本。今明两年,吉林敦化、河北丰宁、山东沂蒙、黑龙江荒沟、安徽金寨等抽水蓄能电站即将投运,如电价机制仍不明确,将陷入电费无法疏导结算的困境,进而会抑制各类资本对抽水蓄能项目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制约抽水蓄能行业可持续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侯清国表示,抽蓄电站优先服务于电力调度,具有显著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公共性特征。建议完善有利于抽水蓄能电站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机制,实行政府核定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费,并按照“用户承担电价=上网电价+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辅助服务费用等”的方式,将抽水蓄能电站收入纳入辅助服务费用向全体终端用户分摊传导,解决价格疏导矛盾,保障电站正常运营;针对抽水蓄能特有的功能作用,科学制定运行考核评价指标,合理核定运维成本,适当提高投资回报,强化价格引导,为抽水蓄能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助力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系统灵活调节和储能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 胡中辉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日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平高电气机械制造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中辉认为,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发展。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峰”(用电需求夏高峰、冬高峰)特征进一步凸显。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用电结构调整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等因素,预计到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胡中辉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关键五年。电网建设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对电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一是供电保障支撑能力不足,特高压电网结构呈现“强直弱交”状态。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仍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现象。二是电网安全运行存在隐患,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直流技术的大量应用,将使电力系统高度电力电子化,系统动态调节能力和抗扰动能力不断下降。重要输电通道和枢纽变电站密集分布,安全运行风险防控难度增加。

基于以上分析,胡中辉建议,进一步完善特高压交流网架,建设一批特高压重点电网项目,提高电网安全水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满足负荷增长需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充分利用现有特高压交流网架,通过特高压网架延伸,满足“西电东送”电力流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展特高压交流主网架,结合直流通道建设,加强和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跨区受电以及省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跨区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加强对电力规划的统筹协调,统筹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实现电源与电网、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协调发展,新建输电通道与配套电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

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许启金

加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力度

面向“十四五”,做好应对新风险挑战的准备,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员工许启金谈到,当前我国各类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政策和运作机制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对基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力度有限。

许启金在调研中了解到,企业一线工人立足岗位、解决问题形成的基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并不理想。许启金认为,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渠道和相应的承接转化机制,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许启金建议,加强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组织工作,把产业工人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国家创新发展的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明确将这一工作列为相关部门的职能内容,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他希望加强对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问题的研究。许启金说,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转化有较多特点,比如创新大都是针对一线生产操作的工具、装置、方法形式进行的,因此需要研究技术专用性与行业通用化的转化。创新成果特别是已成为专利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收益界定与分配等问题需要组织动员有关研究力量进行深入调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

许启金表示,搭建产业工人技术创新转化平台和载体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他建议工会组织汇总近年来各行各业一线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已获专利的成果,并进行适用行业和工种分类,归纳成专门化的成果库;发挥行业协会和创新服务中介机构作用,以行业为单元建立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平台要具备汇集成果、发布成果、对接企业、交易转化等功能。

许启金还建议,国家制定促进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他希望相关部门在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渠道、交易、分配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干事创业和创新创效的热情。

感谢:李彤 杜敏 曹琰 吴优 祝科 孙婷婷 尹兆磊 杨红亚 李云亮 冉涌 赵亚男 穆煜 周宇翔 张健 盛春喜 金思纲 杨帆 王鹏宇 洪露 孙文光 代小龙 王琴 李东淮 次吉美朵 刘军峰 韩冰 陈巍巍 杜晓菲 张永 马加坤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