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词TOP1:
增量配电: 本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请报送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新一批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通知中称12月31日前报送第五批试点项目,已经申报过第四批但未批复的项目需要对是否继续申报第五批试点给出意见。新一批增量配电试点申报工作的开启,有利于增量配电市场和售电行业的发展。
本周热词TOP2:
电力现货市场:本周国家能源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前三季度电力市场相关情况。10月底8个电力现货试点全部开展了结算试运行,前三季度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1.8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34%。总体来看,前三季度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本周热词TOP3:
区块链:最近,“区块链”爆红!国内两大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披露了区块链技术在电网业务中的“用武之地”。国家电网推进可信区块链技术在新能源云、电力交易等领域深度应用,南方电网以区块链技术破解当前绿证制度困局,未来区块链在能源领域和电力交易领域会发挥较大作用。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极星售电一周要闻” (1028-1101)
政策:
1、官宣!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开始报送 12月31日截止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请报送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中称,拟组织开展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于2019年12月31日前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体改司)和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并附简要说明和相关意见。简要说明包括项目名称、所在区域、建设规模、电压等级、供电范围(面积)、年供电量、投资规模、属于增量配电网还是电网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是否涉及电网公司的存量配电资产等。相关意见包括对配电区域划分的意见和配电网价格核定的意见等。
详情点击:
报道:
3、国家能源局介绍三季度电力现货市场、能源形势等情况
10月29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三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以及12398投诉举报受理情况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推动全国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全部开展了结算试运行。14个地区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改革试点。前三季度,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1.8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34%。油气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外商油气勘探开发限制。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截至目前,我国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138万千瓦。“互联网+”智慧能源稳步推进,全国首个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项目在浙江落成启用。
详情点击:
4、区块链概念迎来最强风口 两大电网公司披露应用成果
近日区块链爆红后,国内两大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披露了区块链技术在电网业务中的“用武之地”。
国网公司认为,“(区块链)技术形态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高度契合,能够推动上下游产业互信,实现数据高效共享,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解决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数据融通、网络安全、多主体协同等问题。” 国网区块链公司聚焦区块链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业务。
南方电网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支持能源消费革命的城市-园区双级“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将绿色证书交易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珠海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证交易平台试点示范。
详情点击:
评论:
5、央视报道|电价改革对煤电企业、用户带来哪些影响?
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说,这标志着电价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入历史。“煤电联动是政府调价,只反映了电煤的价格波动。这次‘基准价+上下浮动’,浮动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协商定的,是自愿的,反映发电成本的变化,还反映了需求的弹性,它是向市场化迈进的。”
对于“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这个浮动范围,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娟指出,这样设置目的是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现状相衔接。“因为我国少数省份的电力供应过剩的局面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它的下浮范围可能会超过15%,但是全国大体上都是在15%以内,所以写了一个原则上不超过15%。”
详情点击:
6、从浙江售电规则看售电公司如何站稳脚跟?
浙江售电基本规则经历了两次征意见后最终确定。那么三次基本规则有什么不同呢?小编为大家比较分析一下。
1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变化
2保底电价变化
3售电市场份额限制变化
4未通过安全校核电量分摊机制变化
5售电平台绑定程序简化
6售电套餐和合同有效期变化
详情点击:
7、全面放开发用电计划的电力交易市场 售电公司怎么做?
虽说售电的市场被全面打开,但目前售电市场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售电公司公示数量超4000家,但实际参与交易的数量不足10%。各省规则不统一,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大多数售电公司赢利模式单一,基本以“吃差价”为主。部分售电公司诚信经营和风险防控意识淡薄,以及人才匮乏、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凸显。对此,也有专家分析称,售电市场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博弈、中央和地方的博弈、输配分开问题、调度交易分开问题、区域电力市场以及售电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造成的。
未来的售电公司可以做些什么?有专家强调,客户黏性、合理的定价制度、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未来售电公司的制胜关键。
详情点击:
市场:
8、已取得许可证的增量配电项目及其业主名单
截止到2019年9月底,已有104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的业主取得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其中第一批家,第二批23家,第三批19家,第四批2家。
详情点击:
9、前三季度 国网经营区域各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电量1421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0.7%
2019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各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电量142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电力直接交易电量109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6%,降低电力用户用电成本286亿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2019 年9月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6家电力现货试点单位全部顺利完成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结算试运行期间,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新能源消纳得到有效保障,市场运行风险可控。
详情点击:
10、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 全年增速5%左右
针对火电上网电价调整、现货市场试运行、电煤价格持续高于绿色区间、新能源消纳及补贴发放滞后等影响发电企业经营及电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现货市场机制设计及规则。统筹中长期与现货市场规模,中长期合同比例占比不低于90%,确保维护电力市场稳定。合理设置上网电价中上下限价标准,引导企业理性报价,维护市场长期运行秩序。加快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火电固定成本回收机制。
二是稳定电煤价格在绿色区间。提高电煤中长期合同的规范性,严禁以月度长协、外购长协等捆绑年度长协;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条款,综合考虑减税降费及煤电上网电价下浮等因素,调整合同含税基准价及价格区间。
详情点击:
相关阅读:
【24个增量配电试点取消 煤电上网电价机制新规发布】售电一周要闻(1021-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