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回顾十年以来的合作,有过很多挑战,也有过多次拖延,现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回顾来看,您觉得主要的造成台山核电延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能” ID:nuclear_energy)
郭利民:从建设十年之后回头看,应该说有三条主要的经验,也许会给后来的在建EPR项目借鉴。第一是设计的反复迭代过程,因为设计作为首堆,变化非常频繁,从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回到初步设计,而且设计的变化会对下游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和调试都能形成一个叠加和放大效应,这是第一,应对设计的反复迭代过程。
第二是EPR提高了安全性,包括设备的等级都提高了,一些设备虽然还是同一个制造厂制造,但并不是定型设备,所以存在新设备的研制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它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第三是一旦我们的工期比原计划推迟比较多,原有的合同的安排不大适应管理,要让各方继续继续在已经推迟的情况下全力以赴,继续往前走,需要解决合同安排上特有的困难。从我看来主要是这三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