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共10台新机组,其中包括8台华龙一号机组以及两台CAP1000机组。
来源:能源新媒 文/范珊珊
值得一提的是,核准新项目中,四大核电央企均有新机组获批。中广核昨日晚上对外发布消息称,其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共4台新机组正式落地,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是西部大开发2010年开工的23个重点项目之一,已建成的防城港一期工程1、2号机组两台机组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二期工程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台山核电站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规划建设六台压水堆核电机组,是中法两国能源领域在华最大的合作项目,已建成的台山一期1、2号机组采用的是引进的第三代核电EPR技术。
中核集团官微昨晚发布消息称,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三门核电项目是国家重大能源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1、2号机组已于2018年并网商运,目前正处于建设期的二期工程3、4号机组采用CAP1000堆型,计划于2027年投产。
除了以上6台“华龙一号”机组,同样拟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还有华能集团福建宁德霞浦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据悉,华能在霞浦核电厂址规划建设4台华龙一号机组和1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除了福建霞浦,华能拥有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共三个核电基地。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满足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带动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是中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成就,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除了“华龙一号”,国家电投山东海阳5、6号机组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辖海阳市,拟建设2台国产化C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
CAP1000是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并在CAP1000技术上基础上开发出功率更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国和一号)。
可以肯定的是,“华龙一号“和CAP1000这两大三代核电技术,成为国内核电新一轮发展中的主流,标志着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已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规模第一
从2022年以来,我国每年核准核电机组均达到10台及以上。根据昨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加上此次新核准的10台机组,我国核准在建机组数量已经达到54台,总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介绍,中国已形成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品牌,开发了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以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其中,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已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底投入商运。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一体化供热堆、浮动堆、气冷微堆研发设计有序推进;环流三号、东方超环等聚变装置不断取得实验新突破。
经过40年探索和实践,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能力。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能力,掌握核电关键主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核能产业链人才队伍,形成了每年10完整台套以上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构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建成了覆盖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多种堆型的核燃料元件加工供应体系,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在核电装备制造方面,我国实现了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自主可控,2024年国内核电主设备累计交付114台套,较2023年增长一倍。按当前的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