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脱下军装那一刻,他就立下誓言,要用军人本色,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工作生活。如今,在成为电力工人的28年时间里,他始终用责任,担当和奉献来履行自己当时的承诺,用汗水和辛苦默默维护电网运行,守护万家灯火。他就是张海燕。
见到张海燕时,张海燕已经在220千伏苗荆线的运维线路上忙活了三个半小时。夏季的闷热,让张海燕已经汗流浃背,裤子也湿了半截。基塔有没有鸟巢,电力拉杆是否爬满草藤,这一件件看起来的小事,都会成为影响电网运行的重要因素。每一次巡检,张海燕都会做好记录,并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清理。
带领团队攻难关
“我们这工作是磨练胆识、体力、脑力并重的活儿。”张海燕说,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团队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遇上上级安排任务或紧急抢修,必须立即投入到工作现场。
1998年,我市实施农网、城网、业扩改造工程,涉及10多个镇(街道),200余个村庄和市区城网、业扩工程。面对点多、面广、线长、工期紧、人员少的现状,张海燕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制定工程承包方案,立即展开全面施工。
施工中,张海燕针对施工现场的组织、技术、安全方面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编写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管理及现场安全监督,有效的控制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长达7年的艰苦奋战中,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城网、农网及35KV-220KV基建线路工程施工任务。
在此后的工作中,他每天带领大家对线路、杆塔进行日常巡视和维护。“主要防范鸟害、山火等,有时候需要连日蹲守。”张海燕告诉记者,大家对所管辖的每条线路、杆塔位置及周边环境很熟悉,接到维护电话时,大都能够尽快找到故障点,并能及时进行抢修。
不畏艰险勇担当
作为一名班长,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段,关键位置,总会有他的身影。每一次的故障抢修,他都第一个赶往故障现场,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输电线路可靠供电。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倒杆、断线,造成大面积停电,张海燕代表河南省电力公司参加了抗冰复电抢险安全监督工作,他与同事主要负责监督湖南至广东段杆塔抢修工作,境内海拔高,地形复杂,施工环境差,他每天与同事步行30多千米到各施工点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对现场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与施工现场安全员及负责人进行交流指导进行整改。
由于南方经常下雨,施工队要抢时间、赶进度,他和同事就冒雨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做到每个施工点基基到位,圆满完成抢险组塔工作。
科技创新促发展
经过多年的锻炼,张海燕已经对输电线路的运维与检修业务了如指掌,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不断学习与创新,探索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途径,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努力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水平。多年来,他带领班组成员开展“五小”科技创新和QC小组活动,先后研制了《便携式托平装置》《安全工具存放柜》《砼杆攻丝把手》《叠压式相位牌紧固金具》《便捷式更换绝缘子工具》《输电线牵引工具》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连续多年获得河南省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2017年,他所带领班组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他本人有2项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型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杨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