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994年大亚湾核电、秦山核电的建成投运,开启我国核电事业新纪元。2011年3月由于地震而引发的福岛核事故一度使我国核电项目的审批建设停滞。而这也激发了世界各地对更具安全性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现今美国的AP1000、法国的EPR、俄罗斯的VVER以及我国的CAP1400、华龙一号均属于第三代核电技术。随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这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研发。
“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据中电联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核电装机共计3694万千瓦。2015年核电新增装机容量612万千瓦,2016年核电新投产机组合计720万千瓦,2017年新增核电机组218万千瓦。若根据规划容量计算2018年后半年到2020年核电装机将增加2106万千瓦,这将形成巨大的核电市场。
我国核电市场佳讯频传
6月初,中俄签订逾200亿核电大单,涉及田湾核电7、8号机组及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上述四台机组均采用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VVER-1200三代核电技术,另外还包括霞浦示范快堆工程。法国总统、总理在半年间相继访华,持续推动中法两国核能及航空航天领域项目。
国内核电建设项目亦添喜讯,前有(2月15日)田湾核电3号机组满负荷试运具备商运条件,后有(5月23日)阳江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6月21日作为全球AP1000首堆三门核电1号机组实现首次临界;同一天,海阳核电1号机组开始首次装料。而全球EPR首堆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已于6月6日成功达临界,机组目前处于低功率试验平台,计划7月份实现与外电网连接,第三季度实现满功率运行。
我国核电在建机组世界第一
据世界核能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39台,世界排名第四,前三分别为美国99台、法国58台、日本42台。在建核电机组19台,居世界第一,并远超其他国家,第二的俄罗斯在建核电机组为6台。处于提议规划状态的核电机组有41台,亦居世界第一。


各大发电集团抢滩核电市场
中核、中广核、国电投本是“三国鼎立”之势,随着核电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其他发电集团也不断扩张布局核电市场。我国在运核电机组中中核集团运营18台,中广核17台,中广核、国电投共同运营红沿河核电4台机组。其中大唐对宁德核电、华电对福清核电、华能对昌江核电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参股。而在建核电机组中国电参股出资建设漳州核电。至此五大发电均在核电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完善的制度保障核安全
发展核电事业的首要条件是保障核安全。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表决通过,以法律的形式完善我国的核安全制度框架。史上每一次核事故都对核电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停滞。核电站一般设计将放射性物质放置于三道屏障的保护下: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和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于燃料芯块中。第二道屏障是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回路系统。第三道屏障是安全壳,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进入自然界。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完整,放射性物质就不会发生泄漏。同时在核电建设施工及运营维护的过程中,均需执行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因此在多重保障下,我国核电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中国大陆核电站分布图

全球核电分布图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国际核能协会